潛江:捧著竹鼠奔“錢途”
冬日暖陽,漁洋鎮拖船埠村二組的袁用珍的竹鼠養殖場內,一群毛茸茸、圓溜溜的竹鼠不時地發出“吱吱吱”的叫聲,樣子憨態可掬,十分惹人歡喜。
老鼠,在大家的印象里是人人喊打的害蟲。雖然竹鼠肉質細膩,味道鮮美,是廣東食客十分青睞的一道美食,可對于因循守舊大半輩子的袁用珍而言,養竹鼠算得上一次冒險。
“這還得歸功于兒子的建議啊!”她樂呵呵地說道。“2013年下半年,我兒子當兵回來后,看到廣州的戰友養竹鼠賺了錢,就讓我也養。可因為我不熟悉這個東西,又不知道以后賣不賣得出去,沒有同意。”但在兒子的極力推薦下,他們還是去專業的公司進行了認真考察,了解到竹鼠養殖的豐厚效益后,才最終選定了這一項目。
萬事開頭難。花了6萬多元積蓄將竹鼠買回家后不久,袁用珍發現,每天早上都會有竹鼠死去,嚴重的時候,一天的損失可以達到上千塊錢,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袁用珍難過地看著竹鼠尸體,愁上心頭。
束手無策之際,袁用珍撥通了養殖公司的電話。“公司說你沒有空調不行。可我第一年引種就花光了積蓄,就沒有裝空調,冬天的時候我就買插電的烤爐要把屋里升溫,可竹鼠還是耐不住嚴寒。”得知病因后,袁用珍立馬就在養殖廠里安好了空調。
原本以為控制好了溫度,竹鼠就不會再出現問題了。可母鼠產仔又成了一大難題。“母鼠一懷孕就趕公鼠,不捉開的話就要跟它打架,而且母竹鼠下崽之后不注意就會將幼崽吃掉。”接二連三的問題,讓她下定決心開始自學養殖竹鼠的技術。
日復一日與竹鼠朝夕相伴,終于讓袁用珍掌握了竹鼠的生活規律,養殖也走上了正軌。如今,通過自繁自養,袁用珍養殖場的竹鼠成活率越來越高,養殖規模已發展到100多對,明年有望突破300對。
現在,她養殖的竹鼠俏銷外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去年,我銷售了五六十對,賺了一萬多塊錢。今年,準備再賣上八十對,一只竹鼠有4斤左右,每斤的價格近70元。”這一估算,今年,袁用珍可賺近3萬元,“這可比種地來的多喲。”
然而,嘗到了甜頭的袁用珍不滿足,她已謀算著擴大規模:“現在我這養殖場只有30多平方米,明年要新建場子,還想再養個千把對竹鼠,發展得越大越好咯。”說完,她又開心地笑起來。笑聲里,是她用勤勞的雙手捧出的好“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