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洪澤縣東雙溝鎮特種養殖助農致富
步入該鎮徐莊,只見水蛭養殖塘口連成一片,蔚為壯觀。該村的貝學洪遠近聞名,堪稱東雙溝鎮創業的楷模。聊起創業歷程,貝學洪說:“我以前是收購糧食的,一次偶然機會聽說活水蛭可以賺錢,死水蛭也有人收購,虧本的可能性較小,這讓我產生了養殖水蛭的念頭。
特種養殖經濟效益可觀,如今正愈來愈受到養殖戶的喜愛。在洪澤縣東雙溝鎮,憑借水蛭、泥鰍、鱖魚的養殖,很多農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步入該鎮徐莊,只見水蛭養殖塘口連成一片,蔚為壯觀。該村的貝學洪遠近聞名,堪稱東雙溝鎮創業的楷模。聊起創業歷程,貝學洪說:“我以前是收購糧食的,一次偶然機會聽說活水蛭可以賺錢,死水蛭也有人收購,虧本的可能性較小,這讓我產生了養殖水蛭的念頭。2012年第一次養殖時,由于缺乏經驗,水蛭跑了很多,沒有賺到錢。后來仔細總結了原因,2013年,僅6畝地、3畝多的水面,收入就達10多萬元。”今年,貝學洪又租用了30畝地,預計產量達1300余斤,收入將超70萬元。
除了水蛭,泥鰍養殖在東雙溝鎮也蔚然成風。當下,四百余畝的泥鰍養殖規模已經形成,周邊鎮村百姓紛紛前來取經。
據該鎮分管農業的負責人謝紅軍介紹,2010年,淮陰區的丁增海大學畢業后來到該鎮租了十幾畝地,開始養殖泥鰍,效益很好,當年就賺了近10萬元。看到效益如此好,農戶養殖泥鰍的積極性高漲起來,鎮里幫著流轉土地,并聘請丁增海當技術指導員。第二年,泥鰍養殖面積總計100多畝,各戶收獲都不錯,畝均純收入達1.8萬元,養得好的超過2萬元。之后,該鎮又組織成立了大海泥鰍養殖專業合作社,如今社員已達30多戶。
徐兵是這兒的泥鰍養殖大戶,他笑著告訴我們:“去年,我自己13畝地的總產量達3000斤,經紀人早早就來排隊收購,一點兒都不愁銷,賺個十萬、八萬很輕松。”
東雙溝鎮萬集居委會六組的余華芬,從一個在山東倒賣電動車的小販,歷經十多年的艱苦創業,如今搖身變成年收入近百萬元的鱖魚養殖大戶,并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創業之星”,在當地一度傳為佳話。余華芬告訴記者:“有了居委會的幫助,我的養殖場從原來的30多畝水面擴大到現在的350畝,到今年底可實現銷售1000萬元以上,獲利300萬元。”此外,今年初,余華芬還成立了華芬水產養殖合作社,接納了16戶農民參與養殖。“下一步,我們要對鱖魚實行深加工,從而實現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同時發展農家樂,集垂釣、住宿、餐飲于一體。”談及未來發展,余華芬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