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濟南:特色養殖助力鄉村振興
在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錦水街道堡子村村部,幾間看似普通的房間內,正悄然孕育著年產值數萬元的“黃金產業”。100余平方米的養殖室內,15萬只蝎子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安然生長,成為撬動村級集體經濟的新支點。
在轉型養殖蝎子之前,堡子村最初選擇的是黃粉蟲養殖。隨著對養殖業的深入了解,村里發現蝎子養殖具有更高的經濟價值,且蝎子的主要飼料正是黃粉蟲。“黃粉蟲養殖雖然穩定,但利潤空間有限。而蝎子不僅市場需求大,價格也更高,再加上我們可以用自己養殖的黃粉蟲作為飼料,成本也能控制。”堡子村黨支部書記介紹道。
基于這一發現,堡子村開啟了蝎子養殖的轉型之路,并注冊成立濟南蝎給力農產品銷售有限公司。為做好養殖工作,村里先通過多種渠道學習蝎子的生活習性與養殖技術,隨后投入近30萬元,建設了育肥、脫皮等多個標準化養殖室,配備了溫控、濕控設備,為蝎子營造出適宜的生存環境。蝎子雖對溫度、濕度和光照有一定要求,但只要環境控制得當,成活率便會很高。幼蝎經過6次蛻皮后即可售賣,加之蝎子作為傳統中藥材,市場需求穩定,因此這種養殖項目特別適合像堡子村這樣資源有限的村莊發展。
據了解,堡子村的每個養殖室可容納數千只蝎子,通過科學管理,蝎子的產量穩步提升。由于蝎子的市場價格較高,預計年收入可實現10萬元,不僅為村集體增加了收入,還帶動了部分村民就業。目前,已有5名村民在養殖場工作,主要負責日常飼養管理等工作。
為突破銷售瓶頸,村集體創新采用“線下售賣+直播帶貨”雙軌模式。線下設有直售點,許多顧客慕名而來,客流量穩定,月均線下銷售10公斤左右。除此之外,線上還在抖音平臺開設“蝎給力-蝎業”賬號,通過直播展示蝎子捕食、蛻皮等真實養殖場景,單場直播觀看量2000至1萬人次,月均線上銷量穩定在6公斤以上。
從黃粉蟲到蝎子養殖,通過盤活資源、精準施策,讓特色養殖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下一步,錦水街道將計劃開展蝎子養殖技術培訓班,通過產業振興帶動人才振興,惠及更多人群參與,為勞動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真正實現“培育一個產業、帶動一方就業、致富一方百姓”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