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鵪鶉看特養業
小小鵪鶉看特養業
司立群
一只只小小的鵪鶉,竟被不法之徒用作了詐騙道具,從而引發了涉案1700余萬元的特大詐騙案。在數年之間,一個由多名農民組成的詐騙團伙,在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先后作案,屢屢得手。近日,濟寧、兗州兩地警方經過4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成功偵破了這起鵪鶉養殖特大詐騙案。
2006年2月8日,來自濟寧、兗州各鄉鎮及周邊縣市區370余戶、1000余名群眾,以鵪鶉養殖被騙為由,到當地有關部門反映情況。濟寧市公安局于2月9日立合同詐騙案件偵查。
經查,2004年11月、2005年11月,來自安徽的農民王永順伙同河南農民陳軍,先后成立兗州市永發特禽養殖推廣中心、兗州市順鑫養殖有限公司,以高出市場價7倍的價格回收種蛋為誘餌,將每只2.5元的價格購進的普通鵪鶉作為“種鵪鶉”,以每組3600至4040元的高價銷售給養殖戶,騙取養殖戶的購鵪鶉款,然后將回收的鵪鶉蛋以每斤2元至3元的低價銷贓,造成兗州、任城、曲阜等地騙取購鵪鶉款530余萬元。后經調查,王永順還分別于1999年、2001年、2003年,分別伙同陳軍、楊森等人以同樣的手段在江蘇沛縣、銅山縣、山東省微山、河南省汝州、平頂山、山西運城、安徽濉溪縣作案數起,涉案金額1200余萬元。
本案涉及面廣、受害群眾多,涉案價值達1700余萬元,受害者損失少者萬余元、多者20余萬元。
此類違法犯罪案件,與其他犯罪案件相比,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涉及人員較多,影響面廣。這類案件從犯罪嫌疑人預謀犯罪、實施犯罪、被發現犯罪,大約經歷一年左右的時間。犯罪嫌疑人注冊設立公司開始,為樹立誠信形象,擴大知名度,在公司所在地的周圍地區分片培植發展示范戶,制造影響,迷惑一部分人。鵪鶉案至案發時,已涉及養殖戶300余戶,1000余人,在兗州開設的一公司涉案人員近600人,投資的有國家干部,也有私營業主、普通市民和農民。
本案的教訓是沉痛的。近年來,在部分地區多次發生以種植(養殖)某種植物(動物)為幌子,以高額利息回報為誘餌,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非法集資詐騙為目的的犯罪活動。此類犯罪活動雖經多次曝光,但上當者卻趨之若騖。面對示范戶們獲利的游說、鼓動,少數群眾不辨真偽,紛紛解囊加入,有的甚至不遺余力,拿出所有的積蓄,孤注一擲,夢想一夜致富。而此類案件,諸如養殖蝸牛、獺兔、荷蘭鼠等案例已發生多起,受害群眾不少,但依然沒有引起周圍群眾的警惕,存在僥幸心理。有的在投入巨額資金前不進行咨詢和做市場調查,見到別人“致富”眼紅,盲目跟風,造成被騙,教訓深刻。在此,只想提醒投資者:在投資特養業的時候一定要到有正規資質的場子引種。另外要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作充分論證,以免上當受騙。
《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