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養殖 科技當先
沈陽雙良飼料有限公司 趙青謙
毛皮動物雖不及豬、牛、羊大宗養殖,但在中國已小具規模,擁有養殖業、鞣制加工業、制品加工業、毛皮制品經營貿易業等綜合性良好的產業鏈,養殖范圍遍布北方各地并深入到千家萬戶。毛皮動物養殖走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總的特點是一波三折、大起大落。零碎、分散、小而全的家庭小作坊式養殖,導致了行業缺乏規范和宏觀調控,不能很快形成行業內的優化組合。技術支持、信息服務和相關行業配套的協同,專業化生產、區域性規模經營亟待解決。
養殖場(戶)獲得信息除了看廣告,參加會議,或看別人能否掙錢外,沒有其他權威性的信息來源,因為市場的波動是不隨意志而轉移。 “以質論等,按質論價”已成為毛皮交易的標準。養殖場(戶)的經濟效益之所以經不起市場波動的沖擊,除了市場透明度不夠,中間商肆意炒做,撈走了大部分利潤外,主要是因為信息不暢所導致的盲目性。因此養殖場(戶)選擇合作伙伴時,要選擇附加值高的,如提供技術服務(包括毛皮行情,疾病預防、養殖技術,選種等),加大與大型企業的粘度,以達到通暢的信息交流,這也是促進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條件。
毛皮動物飼養業目前正處在從傳統飼喂過渡到現代飼養的階段。養殖技術風險要高于市場風險,投入大、生產周期長,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10月份正值毛皮動物冬毛期,小型的養殖場(戶)經過半年的資金投入,此時已缺乏后勁,能省則省的思想油然而生,玉米面的添加量能達到60%以上,“病從口入”,毛皮獸咬毛、食毛和腿癱的疾病時有發生;脂肪添加質量和數量不能很好的控制,黃脂肪和尿濕癥屢見不鮮;針毛彎曲,毛絨空虛、粗糙、無光澤,皮張的質量大打折扣。養殖場(戶)要提高自己的抗風險能力,就近取材,保證毛皮動物各階段蛋白質的數量和質量,合理添加預混合飼料,使養殖成本最低化,經濟效益最大化。
種源質量要有嚴格的選擇標準,除了在國內、外原種場購種外,自己飼養也要經過三次選種:1 、初選階段在5 一6 月進行。成年公獸配種結束后,根據其配種能力、精液品質及體況恢復情況,進行一次初選;成年母獸在斷乳后,根據其繁殖、泌乳及母性情況進行一次初選;當年仔獸在斷乳時,根據同窩仔獸數及生長發育情況進行一次初選。
2 、復選階段在9 一10 月進行。在初選的基礎上進行一次復選。根據毛皮獸的脫毛、換毛情況,幼獸的生長發育和成獸的體況恢復情況,選留數量要比計劃留種數多20 %一25 % ,以便在精選時淘汰多余部分。
3 、精選階段在11 一12 月進行。在復選基礎上淘汰那些不理想的個體,最后按計劃落實選留數。選留種獸時,公母獸比例為1 比3 或1 比4 , 但獸群較小時,要適當多留一些公獸,以防因某些公獸配種能力不強而使繁殖工作受到影響。種獸群的組成應以成獸為主,不足部分由幼獸補充。成幼獸比例以7 比3 至l 比1 為宜,這樣有利于毛皮獸場的穩產高產。
隨著毛皮產業面的擴大及發展,毛皮動物馴養繁育以及毛皮產品開發等應用型人才普遍急需,專業化企業將會為這個產業增添生機和活力。
《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