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三)
張晶1 劉鋼1 金禮吉1,3 高春福2 劉薈祺3 張久石3
(1大連理工大學環境與生命學院 2大連天地人飼料有限公司
3大連賽姆生物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毛皮動物營養研究中心 )
4、中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經營轉軌[5]
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應從前兒年的“引種”、“倒種”、“炒種”、一味擴大飼養規模的發展階段進入到提高種群質量、提高飼養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的穩定發展時期。如果我們不在改進毛皮動物養殖技術上下工夫,而只是一味的重復“倒種”、“炒種”,最終會導致我國毛皮市場的逐步丟失和毛皮動物產業的“大滑坡”,甚至出現整個毛皮產業的垮臺。應該認清當前國內外毛皮產業發展狀況和世界經濟“一體化”大趨勢,打出我們自己民族的品牌。
(2)、建立“公司+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
充分利用各地特點和優勢,開展規模經營,形成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現代產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以具有供種能力的大型養殖場為核心場,結合我國農村實行的“牧業生產規模經營”、“百村小康工程”等科技示范活動,建立毛皮動物養殖示范戶、示范村、示范區,逐步形成毛皮動物規模養殖基地。
4.3 推廣新技術[1,5,6,8]
我國開展毛皮動物養殖科研以來,取得了大量科技成果,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許多科研成果推而不廣。有關部門應積極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推廣科技成果,舉辦科技咨詢和提供技術服務,對養殖示范戶進行正確引導,提高毛皮動物養殖者素質,增加養殖業的科技含量,使我國毛皮動物養殖達到優質、高產、高效、低耗的現代化水平。同時,加大毛皮動物研究的科技投入,注意科學研究應從產中向產前和產后延伸,推廣優良品種,加快改良現有種群質量的進度。
4.4 生物技術
從上世紀50年代沃森發現遺傳物質脫氧核糖的雙螺旋結構到70年代玻耶的DNA重組成功,開創了分子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新紀元。進入90年代以后,抗蟲棉花、抗病小麥、轉基因瘦肉型豬、高產奶牛等轉入規模試驗階段。蘇格蘭科學家用體細胞成功地克隆了綿羊,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生物技術為人類進行生物遺傳改良和育種提供了條件,為毛皮動物飼養業的“跨躍”發展帶來了巨大希望。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推動毛皮動物養殖業發展到新的水平,“超級水貂”、“超級狐”等轉基因新物種完全有可能成為新世紀的主推品種。
參考文獻
[1] 郭天芬,常玉蘭,席斌.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現狀及發展的對策.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6, 3:4-7.
[2] 馮宏儒.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業的現狀和動態.河南畜牧獸醫,1999, 10:31.
[3] 張同功.中國裘皮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評價.中國皮革,2006, 35(5):40-42.
[4] 張振興.我國毛皮動物養殖概況及存在的問題.經濟動物學報,2005, 9(4):187-190.
[5] 樸厚坤.我國特種養殖業發展趨勢及其措施.經濟動物學報,2003, 7(1):1-4.
[6] 劉彥, 孫福林.我國毛皮動物產業發展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北京農業,2002, 11:30.
[7] 樸厚坤,高祝蘭.動物福利與裘皮貿易的新形勢.經濟動物學報,2006,10(1):5-6.
[8] 鄒興淮.我國毛皮獸養殖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前景.農牧產品開發,1999, 4:47-48.
《特種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