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鴿養出致富新門路
“咕、咕、咕……”5月12日,筆者來到四川省瀘州市瀘縣福集鎮趙巖村德瓊家庭農場,還未走進養鴿場,遠遠便聽到“鴿”聲四起。養鴿場內,籠舍里的鴿子見到生人,“鬧”得更歡了。正是這些鴿子,讓劉德瓊一家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走進養鴿場,數萬只毛色鮮亮、神態俏麗的鴿子“咕咕”地叫著。筆者發現,鴿場內鴿子所在的籠舍被分為好幾層,每層分成若干個小籠子,每個籠子里基本上都是兩只鴿子住在一起,籠子里有一個小窩,有的窩內是鴿蛋,有的窩內則是剛孵化出來的小鴿子,猶如一個個的小家庭,好不壯觀。
最初,劉德瓊買回100對鴿子,精心喂養,小心翼翼地呵護。同時,為了掌握更多的養鴿技術,她還是買來《肉鴿養殖技術》《鴿病防治技術》等書籍認真學習,并虛心向同行、專家請教。經過不懈努力,劉德瓊熟練地掌握了食料搭配、喂養管理等一整套養鴿技術。經過一年的喂養,劉德瓊發現養殖鴿子效益的確可觀,于是漸漸地擴大養殖規模,并把在外務工的弟弟一家喊回來一起干。
“我們的鴿子都是吃糧食的,因此產的蛋質量非常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愛,有很多商超和我們建立了長期合作,在我們這里定點采購,銷路不用愁。”鴿場負責人王占榮一邊給鴿子喂食一邊說到。
據了解,德瓊家庭農場的鴿子都是用豌豆、高粱、麥子、玉米等雜糧按比例喂養,這樣喂養出的鴿子更生態,產下的鴿子蛋個頭兒更大,鴿子肉質也更細嫩,口感更鮮美。
“小小一枚鴿蛋銷售價5元,乳鴿每只16—25元,成年鴿每只40—50元,收益十分可觀。”王占榮說,目前,德瓊家庭農場已有5000余對鴿子,最大規模可達8000對。
附近村民在養鴿場內務工,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養殖場發展還帶動周邊種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