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新法寶”
阜平作為革命老區,位于太行山脈深處,脫貧攻堅的號角在這里吹響,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從這里走來。在新時期的征程上,老區人民迎來了新的鄉村振興秘方——阜平硒鴿。
走在阜平硒鴿產業園,“咕咕咕咕”的叫聲遠遠傳來,一排排鴿舍沐浴在陽光下。孵化車間內,一排排鴿蛋剛從孵化機里拿出來,工人正用手電筒照蛋,把沒有受精的挑出來……它們,正是阜平人民的“新法寶”。
中國人食鴿肉,滋補養生,歷史悠久。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鴿羽色眾多,唯白色入藥”,從古至今,中醫學認為鴿肉有補肝壯腎、益氣補血、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等功效,民間也有“一鴿勝九雞”的說法。
近日,走進阜平硒鴿產業園的展示廳,古法熏鴿、富硒白鳳湯等產品琳瑯滿目。2018年4月,阜平開始發展硒鴿養殖。發展至今,硒鴿的產業鏈從繁育種鴿、飼料加工,到屠宰加工、熟食加工、觀光旅游,產業附加值不斷延展。
工作人員通過燈光檢查硒鴿卵情況
“我們正在全力攻克肉鴿產業‘卡脖子’問題及關鍵性技術問題,讓肉鴿的產量和營養價值進一步提升。”河北農業大學教授臧素敏說,她正在帶領“博士農場”團隊進行不同品種鴿產肉、產蛋、繁殖、抗病等鑒定挖掘、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種鴿生產經營模式等工作。
如今,阜平硒鴿產業園每年可向市場提供30萬對優質肉種鴿,1200萬只肉鴿,這里不僅飼養著全國首個通過國家資源遺傳委員會審定的肉鴿原種“天翔一號”,還囊括了包括肉鴿飼料加工、鴿糞加工、中草藥種植、特色餐飲、觀光旅游、食品深加工等在內的一系列產業元素,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