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強省 美麗河北·一線觀察丨阜平縣:飛“鴿”送來新“硒”望
在保定市阜平縣寺口村硒鴿鴿舍內,整齊的鴿籠里住滿了雪白的硒鴿。鴿農們正忙著抓鴿、照蛋、調崽、飼喂……
“飛”來的小鴿子寄托著當地群眾對新生活的“硒”望,小硒鴿成為致富的大產業。
發展特色養殖促進群眾增收致富
2018年在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的幫助下,野谷集團落戶阜平。經過幾年發展,阜平硒鴿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建成4個養殖基地,存欄55萬對硒鴿,每年可向市場提供優質種鴿60萬對、乳鴿1100余萬只。
逐漸完善的養殖、加工、流通、銷售的全產業鏈布局,促進了產業多環節多渠道增收,帶動了產業興旺。灌裝鴿湯、肉鴿熟食、新鮮鴿蛋等產品線下在京滬等地商超熱銷,線上成為電商平臺新“網紅”。
同時,阜平采取“龍頭企業+園區+農戶”的模式,共設置4258個公益崗位,人均增收3600元,流轉土地涉及農戶1458戶,戶均增收土地流轉金1600元,用工達900余人,工人平均月工資達到5000元,通過利益聯結機制帶動1.27萬戶增收致富。
阜平小硒鴿已成為鄉村大產業,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
提升標準化水平 品牌建設優勢顯著
阜平硒鴿產業項目打造以種鴿繁育為核心,以硒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包含種鴿繁育、硒鴿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加工、食品深加工、鴿糞加工、中草藥種植、特色餐飲、觀光旅游等),從源頭上保證食品安全、生態安全,為全國肉鴿標準化養殖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先后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華南農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廣東科貿職業學院、廣東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等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新裝備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和試用。注冊“阜平硒鴿”“硒全食美”“大鴿大”“小鴿大廚”等品牌,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阜平硒鴿產業項目打造以種鴿繁育為核心,以硒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是保定市唯一入選的第十一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
目前,阜平硒鴿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的種鴿繁育基地和肉鴿養殖基地,是中國北方唯一一家曾祖代種鴿場。建成全國首條全自動肉鴿屠宰生產線、全國首條全自動即食鴿湯罐頭生產線,形成集繁殖、育肥、屠宰、深加工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并在種鴿場的規范建設、種鴿培育、綠色養殖、屠宰加工等方面進行技術規范和研發,起草實施兩項國家團體標準,制定了六項企業標準,成為了保定市唯一入選的第十一批國家農業標準化示范區項目。
加強產業融合科技引領邁上新臺階
阜平縣在引進硒鴿項目的同時,創建了科技創新驛站,并依托河北農業大學專家團隊的技術研發和創新,建成全國第一個肉鴿良種繁育標準化示范區,通過“政府+龍頭企業+產業園區+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逐漸打造起以肉鴿養殖為紐帶的生態循環產業集合體,推進畜牧養殖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做大做強。
阜平硒鴿產業始終堅持傳遞綠色養殖、富硒健康的理念,遵從“藥食同源”的傳統文化,依托科技創新,把小鴿子做成大產業,為阜平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2023年7月13日,由阜平縣人民政府、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的第七屆中國鴿業發展大會暨第二屆國家鴿業科技創新聯盟會議在河北阜平舉行。阜平硒鴿產業以此為契機,借助廣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力爭在鴿子新品種培育、高效養殖技術、鴿病防治、鴿產品開發等方面獲得新突破,推動肉鴿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將鴿子這個小產業發揮出更大潛能,為阜平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更多貢獻。
調研手記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際工作的切入點。2023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重要途徑,要著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產業振興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這為我們推動鄉村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
下活“產業棋”,奏響“富民曲”。逐漸壯大的硒鴿產業,夯實著阜平縣產業發展之基。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阜平縣正著力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
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政產學研一體化融合發展,阜平縣的硒鴿產業啟發我們,要用更多“關鍵落子”促進發展,以迎來更大層面的“滿盤皆活”。琢磨透“土特產”三個字豐富的意涵、深刻的邏輯,才能為鄉村產業振興奠定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