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鴿產業:前景廣闊 轉型迫切
作為新興養殖品種,肉鴿飼養在近幾十年發展迅速,并通過長期選育形成了營養豐富、肉質鮮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肉蛋用品種。肉鴿產業是助農脫貧致富的理想產業,具有巨大的社會需求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1世界第一!我國家禽業的新增長點
統計顯示,商品代種鴿存欄量在歷經2013年大幅降低后,近年來均呈現逐步上升趨勢。目前我國肉鴿飼養量和銷售量均居世界第一,其中養殖量約占世界總量的80%,肉鴿產業已進入規模化、集約化和半自動化生產階段,但養殖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2品種多樣!國外引進、國內培育兩開花
當前我國養殖了包括國外引進品種、地方鴿種、鴿場自主培育新配套系在內的十余個品種(配套系)。引進品種為產于比利時、法國的卡奴鴿,產于美國的美國王鴿以及產于歐洲的歐洲肉鴿;地方品種包括產于我國廣東省中山市石岐鎮的石岐鴿、產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部葉爾羌河與塔里木河流域的塔里木鴿;鴿場自主培育的新配套系包括雜交王鴿、泰深鴿、深王鴿、新白卡鴿、良田王鴿等。
最常見的飼養品種為王鴿(白羽王鴿、銀羽王鴿、灰羽王鴿)、歐洲肉鴿、卡奴鴿、石岐山鴿和塔里木鴿。新配套系為天翔達1號肉鴿、蘇威1號肉鴿。
3挑戰與發展!肉鴿養殖需向現代化農業轉型
我國肉鴿生產規模散而小,養殖設施落后,設備自動化程度低,養殖理念滯后,大部分肉鴿養殖場/戶靠人工操作,存在著基礎設施簡陋,養殖設備落后,機械化程度低等問題,無法實現高效益的規模化生產,這樣的養殖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肉鴿養殖業的發展。
因此,需在延長種鴿生產周期、種鴿健康評價、免疫操作等方面進行研究,同時,建立標準化鴿棚的設計、建設和使用效果評價研究;建立肉鴿場生物安全國家標準,用以降低疾病風險;根據不同區域,制定乳鴿產品標準。
當前鴿業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的窗口已經開啟,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養殖效率,應逐步朝著自動化養殖,即飲水、喂料和清糞系統方案過渡。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肉鴿養殖業發展應肩負起比全國其他地區更緊迫的任務,即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本文有刪節)
本文根據楊長鎖研究員團隊《我國肉鴿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