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穩定菜價也要增加農民收入(圖文)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政策措施。有網民認為,菜籃子是民生的根本,一頭挑起農民增收致富的重擔,一頭連著千百萬城鎮居民的消費所需,與人民群眾的生活休戚相關,實為重要。在保證菜價基本穩定的同時,應看到 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長期趨勢,并通過各種措施,確保農民能從中受益。
菜籃子是民生根本
有網民認為,今年“菜籃子”市場出現供求問題、價格問題,確實有天災的因素,但天災之外,人為炒買炒賣,影響也不小。菜籃子是民生的根本,與人民群眾的生活休戚相關,必須高度重視。
一位網友表示,近來蔬菜和農副產品的價格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上漲,為此溫家寶總理專門召開會議部署促進蔬菜生產保持價格穩定。溫總理為什么會從國務院這個級別上整治菜價,我覺得是他意識到了高菜價的嚴重后果,我國農副產品的價格炒作是從綠豆和大蒜開始的,隨后向蔬菜蔓延,近來竟然已經擴散到了小麥和大米,這種勢頭愈演愈烈近乎失控。建議在一手抓生產的同時,另一手要對那些奸商進行嚴厲的打擊,否則的話,即使做得再好,也架不住別人的破壞。
有網友表示,現在中國富了,市長不抓菜籃子了,講經濟還是抓拆遷。署名“布衣草民”的網友表示,原來的城郊菜地基本都已賣給房地產商造房子了,原來的城市蔬菜基地已不再存在,到處都是鋼筋水泥,到哪里種菜啊?為了保18億畝耕地,許多山區在陡坡上開墾所謂的耕地,然后將耕地指標賣給城市,城市就利用這些新增耕地指標,名正言順出讓城郊的優質耕地供房地產商開發。而那些山區新開墾的所謂耕地多數是無法正常種蔬菜或糧食,即使能種蔬菜,也無法運到置換土地指標的那個城市啊。請保護耕地,在城郊留幾片蔬菜基地。
農產品漲價或成趨勢
有網友表示,目前菜價上漲,有各種原因,包括攤位費上漲、商販囤炒、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通脹預期增強等。由此,在保持菜價基本平穩的同時,需要看到農產品價格上漲的長期趨勢。署名端宏斌的博客文章也認為,農產品價格長期上漲的趨勢真的到來了。
農產品漲價預期,一方面來自通脹預期。有博客文章指出,由于大量發行貨幣,目前的通脹預期十分強烈,整體的價格水平都會上升,因此農產品也會漲價。
農產品漲價預期,還有需求增加的因素。有署名“陳序”的評論認為,真正對價格趨勢產生有力影響的,還是需求。中國人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決定了對食物的需求飛速上升。
農產品漲價,也是城市反哺農村的方式之一。有網友認為,我國經濟雖然實現了飛速發展,但是城鄉差距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農產品價格漲一些,農民收入增加一些,正是解決城鄉差距的途徑之一。
確保農民收益
署名“匐莖”的網友表示,在菜價上漲的同時,不少地方卻出現了農民的黃瓜“爛地里”、苦瓜“喂豬”、西紅柿“當化肥”等農副產品賣不出去的現象。如今,農民“賣菜難”與居民“買菜貴”的矛盾并存。
有網友表示,受菜價上漲影響最大的是城市低收入人群和退休人員,有關政策措施必須保障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同時,必須看到,受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流通商販借機謀利等因素影響,大部分農民并沒有從菜價上漲中獲得多少收益。
有網友表示,現在評論都說農產品貴,那按邏輯,中國的農民都早已達到小康水平啦。成本大幅上漲,菜價和糧價怎能不漲,問題是漲了價,農民沒得到好處。
有網友認為,種糧種菜不賺錢,農民能有積極性嗎?農民的收入才是關鍵。種菜很辛苦,一個菜農一年累死才能賺幾千到一萬多一點,每天十幾小時的勞累,什么保障都沒有,干什么不比種菜強。要穩定菜價,增加供給,必須確保農民的收益,提高農民種菜積極性。
(輸入: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