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西抗旱:政府投資金大力支持 農民積極性高漲
嚴重干旱讓遼西數百萬畝農田受災,一些地塊減產絕收。為了將旱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災區干部群眾啟動蓄水方塘、打井、拉水奮起抗旱,一些重災區抗旱所需的打井、電費、柴油等投入由政府埋單,形成“農民出工、政府出錢”的良性互動局面,農民抗旱積極性高漲。
記者近日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舊廟鎮沙金村采訪時看到,當地政府在花生田邊打了一眼井,村民王海瑞站在井邊忙著灌溉自家的7畝花生和谷子,他說:“井是上級政府撥款4000多元打的,玉米受旱面積太大,澆不起,政府資助咱農民重點澆灌花生等經濟作物,盡量挽回一些損失!”
舊廟鎮黨委書記白曉光告訴記者,這兩天他陪同縣里統計部門正對災情作進一步核查,“通過實地察看,沙金村南側地塊的40多畝谷子澆活了,預計畝產能保住正常年景的一半,能打200多公斤,按每公斤2.9元的價格計算,每畝算是搶回了五六百元!”
據介紹,每畝農田灌溉一次的平均成本,包括設備投入以及電、油等支出,需要20—50元,為了減輕農民抗旱負擔,遼西旱區各地政府普遍強化“農民出工,政府出錢”的抗旱舉措。在朝陽縣南雙廟鄉南梁村,記者看到當地政府斥資10多萬元,請來機械化施工隊打了一眼150米深的大井,免費提供抗旱水源,村民們排隊挑水向山坡上的田里灌溉。
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最新統計,旱情發生以來,全省各地旱區加大投入,全力開展抗旱減災工作,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億多元,出動人員130多萬人,澆灌耕地面積43.263萬公頃。
輸入:王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