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近年來種糧比較效益低原因分析
2004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免征農業稅、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實施糧食最低收購價等多項惠農政策,旨在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提高糧食產量。這些利農惠農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由于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近年糧食價格持續走高。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農產品中間消耗調查表明,湖南省農民稻谷實際出售價格,每百斤普通早稻2004年74.3元、2005年70.8元、2006年71.6元、2007年74.7元,普通晚稻2004年78.5元、2005年72.8元、2006年74.7元、2007年82.6元,較2003年早稻提高了42.7%~51%,晚稻提高了18.1%~44%。糧食價格增幅這么大,但目前種糧比較效益仍然偏低卻是個不爭的事實。究竟為什么農民種糧比較效益不高呢?其主要原因是生產成本增加的幅度大。
一、種糧比較效益情況
據國家統計局湖南調查總隊對37個縣(市)調查,2007年我省種植雙季稻與種植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效益橫向比較和雙季稻種植本身效益縱向比較情況如下:
(一)2007年種植雙季稻與種植其他經濟作物效益橫向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