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漲價 農民持幣待購(圖文)

由于今年農資價格大幅上漲,安徽省部分地區農民購買農資的積極性不高,大多處于觀望狀態。圖為安徽省肥西縣嚴店鄉一農資經銷店非常冷清。新華社記者 李健 攝
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山西春耕生產已陸續開始,部分糧棉產區的化肥、農膜等農資產品貨源充足、質量可靠,農民購買方便,但價格較往年均出現大幅上漲。受此影響,部分農民種地投入的積極性受挫,一些地區出現農民持幣待購現象,農資銷售較往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基層干部群眾稱,投入減少將影響到糧棉等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山西省供銷社有關負責人介紹說,為保證春耕生產農資所需,全省供銷系統千方百計組織貨源。截至目前,全省各級供銷社和農資企業共完成農資供應5.2億元,同比增長35.3%。其中供應化肥33.85萬噸,同比增長52.3%。同時儲存化肥32萬噸,以保證不斷檔、不脫銷。
臨猗縣是山西糧棉大縣,據當地農業部門統計,今年全縣種有40萬畝小麥和35萬畝棉花。縣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總經理張榮立介紹說,今年全縣農資產品貨源充足,3月中旬僅化肥庫存量就達到5000噸,加上各個銷售網點上的六七千噸貨物,全縣農資市場上有化肥一萬多噸,能夠滿足農民春耕備耕所需。農民購買農資的渠道也很方便,基本上村村都有農資銷售網點。一些地區的銷售企業還采取送貨上門、流動售賣、會員制等措施,方便農民購買。
在臨猗縣楚侯鄉郭村、牛杜鎮楊妃村以及稷山縣西社鎮范家莊村,記者采訪了十余位村民。他們均反映,現在購買農資很方便、質量也有保證,就是農資價格高得有些受不了。
臨猗縣楚侯鄉郭村村民樊志剛家五口人,種了14畝棉花。他說,今年買一袋復合肥得花150塊錢,比去年漲了近一倍;六公斤的農膜由去年的87塊錢漲到今年的93塊錢;種子由去年的兩塊多錢漲到今年的四塊多錢。種一畝棉花需要三公斤農膜、八斤種子和一袋化肥,如果再加上柴油等漲價因素,今年每畝棉花的投入要比去年增加100來塊錢。
稷山縣西社鎮范家莊村村民王吉英種了五畝多小麥。她說,今年幾乎所有的農資產品都漲價了。如含量為40%的復合肥去年每袋才85塊錢,今年每袋賣到100塊錢;含量為45%的復合肥從去年的每袋115元漲到今年的每袋160元左右;殺菌用的2.5%的石硫合劑(一種農藥)去年每袋兩塊錢,今年漲到每袋三塊錢;賣田滅草劑也由去年的2.5元一袋漲到今年的三元一袋。每畝小麥每年得用一袋復合肥、兩袋滅草劑,再打上幾次農藥,光農資這一塊就要比去年多投入25塊錢以上。
張榮立說,從2007年10月份起,臨猗市場上的磷酸二銨、復合肥的價格基本上半個月上漲一次,到3月中旬這兩個品種的化肥價格每噸都上漲了1000塊錢以上。其中磷酸二銨由2580元/噸上漲至3630元/噸。尿素也由去年的每噸1750元至1800元漲到現在的每噸1880元至1900元。
記者調研了解到,在農資價格普遍大幅上漲以及生活成本增高的綜合因素影響下,山西一些地區出現農民持幣待購現象,農民在農業種植方面的投入也有下降趨勢,一些農民迫于化肥等農資漲價過猛,只有選擇購買相對便宜的小型生產廠家生產的低含量肥料。
王吉英說:“不僅肥料價格漲了,家里吃的食用油春節前還5.5元一斤,現在漲到了八塊錢一斤;其他的肉、菜什么的全漲了。漲得人受不了,能少買點肥料就少買點,不讓地荒著就行。”
受農民投入減少、持幣待購等因素影響,一些地區的農資銷售也較往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記者在臨猗縣走訪了五家農資銷售網點,發現他們雖然都備有充足的貨物,但前往購買農資的農民寥寥無幾。
到3月中旬稷山縣供銷系統化肥銷售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至15%;臨猗縣供銷系統化肥只賣了1000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000噸。
農民在農業種植投入方面的減少也引起一些基層干部群眾的擔憂。稷山縣農業局副局長郭東學說:“化肥漲價肯定會影響老百姓施肥的積極性,這又必然造成糧棉等農產品產量與品質的下降。”
種了一輩子地的58歲的臨猗縣牛杜鎮楊妃村村民王元丁說:“不給地施肥,等于是哄騙了它。你哄了它,它也會哄你,到時候肯定出不來你要的東西。這個道理老百姓都明白,但就是沒辦法。” (晏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