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上漲態勢持續或到2010年
“次貸危機后,下一場危機將是農產品危機。”這是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標題,這樣的憂慮直接來源于飛速上漲的糧價。
盡管世界各地農民全力增產,谷物供應依然緊張。小麥在過去半年漲了一倍,玉米行情走俏,大麥、葵花子、油菜籽及黃豆等谷類價格都劇烈上揚。糧價飆漲已演變成最急迫的經濟問題。
“這批白豆居然要1160美元!這世界瘋掉了,兩年前,我在埃塞俄比亞花上235美元就能買下同樣貨品。”52歲的比利時人帕斯卡·喬納茲不滿地詛咒著,他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蘇丹的工作人員,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忍饑挨餓的當地人提供糧食援助。但飛漲的糧價讓喬納茲的工作變得越來越難。數據顯示,2005年以來,全球糧食價格累積上漲超過了75%;而在2007年全年,糧食價格全年飆升了40%.
連美國農業部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格勞伯也不禁感嘆:“我們是不是進入一個新時代了?糧食價格會永遠高下去嗎?”
漲價,漲價,糧食短缺
據《印度時報》3月31日報道,全球不斷高漲的糧食價格和日益惡化的糧食供應,助長了印度國內糧食危機。印度糧食單產十年來沒有取得突破,產量增長陷入瓶頸,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加劇了糧食短缺狀況。作為全球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印度不得不大幅削減大米出口量———這一糟糕消息使作為全球大米價格基準的泰國大米報價當天從每噸580美元漲到了每噸760美元,漲幅超過了30%,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
在經濟專家看來,印度的糧食短缺也許意味著全球糧食危機的到來。過去十多年,印度一直被公認為糧食自給自足的“模范國家”,印度有11億人口,其中有2/3是農民,但在2008年初,該國宣布將連續第二年進口小麥,以平抑國內高企的糧價。印度經濟學家潘南第卡說:“我們一直為自己的600萬糧食儲備而沾沾自喜,但現在,我們的糧倉也快空了!”
缺糧的現象不僅出現在印度。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07年世界小麥庫存將降到30年來的最低點。地區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歐盟,去年也因大雨不斷,影響了糧食生產。現在,全球糧食庫存量已經達到了數十年來的最低點。
貧困國家沖擊最大
據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干事喬塞特·希蘭女士透露,糧食價格持續上升使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出現了支付不起食品費用的“新饑民”,也使聯合國人道主義糧食救援計劃面臨5億美元的虧空。希蘭無奈地說:“援助需求在增加,我們的援助能力卻在下降。”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秘書長葛利亞也表示:“這是對世界經濟一次額外沖擊,但受沖擊最大的還是貧困國家,他們必須承受高額物價。”
聯合國糧農組織(FAQ)警告谷物價格的漲幅已令貧窮國家難以負擔,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正面臨糧食危機,主要是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該機構舉例稱,自2007年初以來,阿富汗國內的小麥價格已上漲了67%,如今,購買面包和糧食的開支已經占了一個普通阿富汗家庭日常開支的45%.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蘇丹的工作人員喬納茲稱,過去4個月用于糧食援助的經費增長了30%,該機構可能被迫考慮減少援助人數或援助數量。在一些發展中國家,由于食品價格上漲,不少家庭把每日三餐減為一餐,還有一些家庭每日僅攝入一餐主食。
聯合國的食品暨農業組織就警告,谷物價格的漲幅已令貧窮國家難以負擔,目前全球有36個國家正面臨糧食危機,主要是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