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學習·踐行】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9/11)

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要綜合發力,廣辟途徑,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一是要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家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使經營農業有錢賺。二是要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打工有錢掙。三是要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國家力所能及地給農民一些錢。四是要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在山東省農科院同有關方面代表座談時的講話要點》(2013年11月27日)
“誰來種地”這個問題,說到底,是愿不愿意種地、會不會種地、什么人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核心是要解決好人的問題,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8頁
富裕農民,就要提高種地集約經營、規模經營、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加農民務農收入。二〇一二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農業(種植業)的收入比重已降到百分之二十六點六,農業收入對不少農戶而言正在變成“副業”。怎么做強農業,讓農業有吸引力,確實是個大課題。農業部調查表明,從我國資源稟賦和當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看,一年兩熟地區戶均耕種五十至六十畝、一年一熟地區戶均耕種一百至一百二十畝,就有規模效益。這樣農業就有了吸引力,愿意種地的青壯年就會多起來。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8-679頁
提高農民,就要提高農民素質,培養造就新型農民隊伍。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〇〇五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就已經提出,這件事要繼續抓下去,抓出成效來。有關部門要深入研究,抓緊制定專門規劃和切實可行的具體政策,加大農業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力度,把培養青年農民納入國家實用人才培養計劃,確保農業后繼有人。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9頁
扶持農民,就要強化政府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創造良好務農條件和環境。農業面對著自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必須有國家支持保護。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研究如何使農業支持保護措施更有針對性、更加有實效。要加大農業投入力度,財政再困難也要優先保證農業支出,開支再壓縮也不能減少“三農”投入。要研究開辟新的投融資渠道,建立健全“三農”投入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農村金融仍然是個老大難問題,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在體制機制頂層設計上下功夫,鼓勵開展農民合作金融試點,建立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金融體系。要在規范運行、嚴格監管、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采取多種方式為農業發展開辟新的融資渠道。新型農民搞規模種養業,風險也加大了,農業保險一定要搞好,財政要支持農民參加保險。
《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3年12月23日),《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679-680頁
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的目標方向,是要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激活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搞好這項改革,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要探索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試點過程中,要防止侵吞農民利益,試點各項工作應嚴格限制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我國農村情況千差萬別,集體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要搞好制度設計,有針對性地布局試點。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9月29日),《人民日報》2014年9月30日
要完善職業培訓政策,提高培訓質量,造就一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職業農民隊伍,并為他們創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素質條件和外部環境。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2014年12月9日)
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要沿著這個路子走下去,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
在江蘇調研時的講話(2014年12月13日、14日),《人民日報》2014年12月15日
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更多權能,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60頁
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完善農業補貼制度,加快形成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撐保護制度。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60頁
這些年,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很快。我到農村調研,在很多村子看到的多是老年人和小孩,年輕人不多,青壯年男性寥寥無幾,留在農村的是“三八六一九九”部隊。出去的不愿回鄉干農活,留下的不安心搞農業,再過十年、二十年,誰來種地?這的確不是杞人憂天!要把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育職業農民為重點,加快構建職業農民隊伍,形成一支高素質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人力基礎和保障。要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通過富裕農民、提高農民、扶持農民,讓農業經營有效益,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頁
增加農民收入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農民小康不小康,關鍵看收入。檢驗農村工作實效的一個重要尺度,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沒有。要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等多種途徑增加農民收入,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讓廣大農民盡快富裕起來。促進農民增收,難點在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在政策上,既要考慮如何保證糧食產量,也要考慮如何提高糧食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實現農民生產糧食和增加收入齊頭并進,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不讓種糧大縣在財政上吃虧。
《在農村改革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4月25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頁
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達到八千六百多萬人,只有讓他們長期專注于某一領域的專業技能,才能不斷提升技能,也才能成為中等收入者,為此要大力推進農民工市民化。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三次會議上的講話》(2016年5月16)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帶動農戶增加收入、發展現代農業的有效組織形式,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把合作社進一步辦好。
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時的講話(2016年5月23日-25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26日
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鼓勵多渠道就業創業。集中治理工程建設領域和勞動密集型行業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關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報告》(2016年10月24日)
要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清產核資,明晰農村集體產權歸屬,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利。這是黨中央推出的一項重要改革,對推動農村改革發展、完善農村治理、保障農民權益,對探索形成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定要抓好。考慮到“三塊地”改革的關聯性和協同性,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但用途管制、分類管理的原則不能丟。
《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05頁
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沒有,是檢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要廣辟農民增收致富門路,防止農民增收勢頭出現逆轉。
《關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6年12月14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05頁
要通過發展現代農業、提升農村經濟、增強農民工務工技能、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拓展基本公共服務、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山西考察工作時的講話(2017年6月21-23日),《人民日報》2017年6月24日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要在搞好統一經營服務上、在盤活用好集體資源資產上、在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上多想辦法。過去,一些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虛置、經營收益不清、分配不公開,農民群眾意見很大,也滋生了一些“微腐敗”。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清產核資,進行身份確認、股份量化,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新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受益,增強集體經濟發展活力,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2017年12月28日),《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399頁
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消除農村貧困,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8年3月8日),《人民日報》2018年3月9日
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
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2018年3月8日),《人民日報》2018年3月9日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在海南考察時的講話(2018年4月11日-13日),《人民日報》2018年4月14日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加快構建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的長效政策機制,讓廣大農民都盡快富裕起來。要把黨的政策用生動通俗的形式宣傳好,讓廣大群眾聽得懂、能理解。要加強村規民約建設,移風易俗,為農民減輕負擔。
在山東考察時的講話(2018年6月12日-14日),《人民日報》2018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