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陽原驢”品牌 鋪就扶貧新道路

陽原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橫貫全境,這里是東方人類的故鄉。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當地最真實的寫照。讓古老文化輝映下的貧瘠大地盡快擺脫貧困,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戰略部署的政治任務,也是帶領一方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的時代使命。陽原縣的養驢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漢時期,上世紀60年代被國家確定為軍騾繁殖基地,在長期的養殖、繁育過程中,具備了深厚的歷史文化基礎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揀花堡村的貧困戶張廷茂一大早就來到了離家不遠的張家口旺地牧業有限公司上班。這是一家專注于“陽原驢”繁育保種、養殖生產的企業。目前建有現代化驢舍10000平方米,存欄“陽原驢”2100頭。在這里張廷茂是一名飼養員,每天的工作的就是精心照顧驢舍中小驢駒。攪拌飼料、定時投喂,他對這份工作已經十分熟練。
“以前沒有別的收入,就是種地,一家人一年也就五、六千元收入。現在來這里打工,一個月工資2200元,一年收入能增加兩萬六千多元。”張廷茂笑著說,“今年5000元扶貧資金入股公司后,還能分紅500元,連分5年,5年后退還本金或者和公司繼續簽約。”
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合作模式,有效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一方面貧困戶以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合作社購買驢駒由企業代養,無論盈虧,每年給入股貧困戶按照投資額的10%進行分紅。企業實現盈利后,公司和各村合作社按照6比4分紅。這是今年陽原縣大力推出的扶貧新思路。
面對貧困戶無技術、無勞力、無資金的實際,陽原在全縣推出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方合作、“村集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四級聯動、“政府+金融機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五位一體的養驢產業發展模式。三方合作是各村把貧困戶入股養驢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把貧困戶的入戶資金統籌購驢或委托企業代購,投入到龍頭企業集中代養,企業實行自主經營,年終給予保本分紅;四級聯動是在三方合作的基礎上,企業租賃村集體投資建設的廠房、圈舍等設施作經營場所,每年支付一定數額的租金,壯大集體經濟;五位一體模式是在政府的主導下,通過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促進企業開發高端產品、完善產業鏈條,在更高的層次謀劃企業長遠發展,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2018年,旺地牧業與東井集鎮26個村的養驢專業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注入扶貧入戶資金合計1349.6萬元,采取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代表三方聯合購驢或者委托企業代購的方式,購進驢苗,實行代養,實現對全鎮4570戶8116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產業扶貧全覆蓋。(張家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