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綠色道路,做食材精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會對鹿產業物資和精神的各種多元化需求也在增長,近年來政策松動,除狩獵外,我國其它板塊的鹿產業也正在興起。

民以食為天,食以鹿為先。
雖然在我國,鹿是最后進入畜禽品種目錄的養殖動物,但在畜禽發展史上,鹿科動物卻是我國祖先最早狩獵食用、最早試圖人工飼養的物種,其歷史已有數萬年之久。告別茹毛飲血時代先祖吃的第一塊熟肉,祭祀用的第一種動物,涮火鍋的第一種肉品,貴族御廚的第一個全宴菜譜等等,無不和鹿類有直接聯系。
也正是由于大量食用捕獵過度,加之鹿天生警覺,繁殖率低,難以人工飼養,所以吃到唐宋以后,元明時代,好多鹿種已瀕臨滅絕。清朝時期,鹿肉美食成了只供皇親國戚食用的專享奢侈品,普通老百姓偷吃是要殺頭的。
這一狀況直到近年,才有所改變。

解放初年,我國人工養鹿數量很少,集中在東北和新疆地區。養殖品種單一,只限于梅花鹿馬鹿。滿足不了需求,國家規定歸口野生動物和醫藥框架管理,只能用于割茸做藥,不準食用開發。
只是到了最近不到10年,這種格局才有所改變。首先是象擠牙膏一樣,養殖梅花鹿馬鹿可以部分地藥食同源了。到現在,除了茸胎角骨還把持不放外,鹿的其它部位都可以做食品了,據說鹿骨年內也有望放開。
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是,5月份國家調整畜禽品種目錄,鹿類養殖動物中的梅花鹿馬鹿和馴鹿,終于得以進入我國畜禽目錄,新中國幾代養鹿人的辛勤馴養努力,被國家認可,鹿類養殖終于名正言順地進入了我國畜禽大家庭。

太平盛世喜事多,鹿肉重回百姓桌。
隨著國家管理政策的逐漸松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材鹿產業也在我國快速興起。7年前國家批準建立了首家鹿類屠宰加工廠,放開了鹿很多部位可做食材產品。現在,生鮮鹿肉,系列熟食,食品級鹿酒鹿膠等等,市場上已屢見不鮮。粗略統計鹿食材產品已達400多款,很多深受消費者喜愛享用。
食材產品開發的越來越多,質量越做越精。不少企業比照豬牛羊類似產品標準,開始爭創綠色食品。品質可能達到了,但卻爭創無門。過去由于沒有進入畜禽目錄,鹿產品自然進不了國家綠色食品管理名錄,綠色食品管理中心無法受理。
現在,三鹿進入國家畜禽目錄,則是從根本上為鹿食材產業發展鋪平了道路。于是,有關企業積極努力爭創。于是,代表企業愿望,國鹿聯盟行業組織立即上書,請求將三鹿食材產品納入國家綠色食品考評管理。

當然,雖然三鹿進入了畜禽目錄,但并不等于我國食材鹿產業就此便順風順水,可以自然地實現快速發展了。鹿產業幾十年形成的傳統思維理念、生產模式和產業格局,還深深地束縛著我們,很難輕意轉變。雖然普遍歡迎三鹿進入畜禽目錄,但大多只是從國家允許梅花鹿馬鹿馴鹿可以繼續養殖、鹿茸產業可以繼續生存了的角度去理解,很少學習體會國家調整畜禽目錄的戰略意義。如果還只是割茸做藥,在野生動物的管理框架下從來都允許梅花鹿馬鹿產茸做藥,用得著調整目錄嗎?
我國畜禽食材產品國內需求缺口約三分之一。在國際貿易形勢日趨收緊的背景下,大力拓展開發新的較成熟的食材品種資源,補充滿足市場需求,是國家的戰略選擇。鹿能夠有幸進入畜禽目錄,就要不負國家期待,承擔起這一歷史責任。至少,我們鹿城鹿鄉的各級政府和行業組織、敏銳的鹿類企業家,應當充分地認識到這一點。畜禽品種(特殊標注的毛皮動物品種除外)不做食材,不發展食材產業,要你進目錄何用?

解除思想,開闊視野是第一位的。思想解放了,其余的都可以一點點兒努力,一步步踏實去做。爭創三鹿綠色食品,依據畜禽目錄,應當立即納入綠色食品管理。至于什么建立標準,評審程序等等,都可以積極推進。
我國人口眾多,畜禽食材產量缺口又大,健康的新畜禽鹿食材產業開發潛力也巨大。人均一斤鮮鹿肉,全國千億大市場。讓我們乘國家畜禽品種目錄調整的東風,確立綠色食品的品質標準,大力開發國人喜愛的系列鹿食材產品,努力擴大科普宣傳和市場消費,快速趕超豬牛羊,把全鏈鹿產業做大做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