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專家解讀丨種業創新助力馬驢駝產業良性發展
在《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中,馬、驢、駝作為傳統家畜列入其中,這是由馬、驢、駝的重要歷史地位決定的。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馬占有重要地位。馬在解決社會發展動力、開拓疆土、促進經濟和市場繁榮、加速社會變革和民族交融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我國自古就是養馬大國,西周、漢、唐代表了我國養馬的巔峰時期,元朝把馬的作用發揮到極致。馬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不僅是生產生活資料,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是養驢最多的國家,驢與百姓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我國還是雙峰駝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我國馬、驢、駝遺傳資源豐富,現有馬品種51個,其中地方品種29個、培育品種13個、引進品種9個;驢地方品種24個;雙峰駝5個,反映了我國生態環境的復雜多樣和民族文化的悠久燦爛。
1987-2017年,我國馬匹存欄數由1069.10萬匹下降為343.64萬匹;驢存欄由1084.60萬頭下降為300萬頭;雙峰駝由47.50萬峰減少為36.87萬峰,這反映了我國馬、驢、駝遺傳資源的變動趨勢和嚴峻狀況。近年來,盡管全國馬匹總數逐年下降,但部分省區,如內蒙古、四川、貴州等馬匹數量仍在上升。新中國成立后,馬、驢、駝作為重要的畜力持續快速發展,為農業農村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后,隨著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其役用功能被逐漸取代,馬產業走向低谷。1997年以來,隨著騎乘馬、馬術用馬、馬奶、驢肉、阿膠、駝奶等需求迅速增長,相關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逐步成為現代畜牧業經濟的一個新型增長點。
當前,我國馬、驢、駝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迎來重要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應著力抓好以下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加強馬、驢、駝保種工作。我國馬、驢、駝遺傳資源豐富,不少品種以其特異的遺傳特性著稱于世。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對品種資源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保證品種的適應性和可持續發展,應該加大對我國本土馬、驢、駝品種的保護工作。二是推進馬、驢、駝育種轉型。組建全國馬、驢、駝育種專家指導委員會,制定實施全國馬、驢、駝遺傳改良計劃,促進馬、驢、駝專門化品系選育與產業化發展,培育我國現代馬、驢、駝產業急需的速度、耐力、休閑騎乘用馬,產品用驢及駱駝。根據市場需求,重點發掘地方馬種持久力好、矮小俊美、善走對側步等特性,加大蒙古馬、百色馬(德保矮馬)等地方品種資源開發利用,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門化品系培育工作,以錫林郭勒馬、三河馬和山丹馬等培育品種為基礎群體,培育中國溫血馬。三是提升馬、驢、駝育種科技水平。注重加強對我國優勢品種的經濟性狀決定基因芯片制作工作,鼓勵全基因組育種,提升個體選育的準確率和效率,促進馬、驢、駝新品種培育工作加快發展。
作者: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 芒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