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歸雁人才反哺家鄉,特色養殖“百花齊放”
近年來,蘭陵縣充分利用資源和生態優勢,充分發揮“四雁工程”政策引導,典型示范帶動,不斷優化全縣產業布局,引導農民發展肉牛、鴿子、蜂等特色養殖,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當前,全縣特色養殖產業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的良好態勢,成為了農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梅花鹿蹚出致富“新路子”
鹿鼎山萬畝梅花鹿繁育基地坐落在蘭陵縣下村鄉葦湖村外的山坡上,風景優美、郁郁蔥蔥的山林環繞,一排排鹿舍依山而建,漫山遍野的梅花鹿成為山林中最獨特的風景線。鹿鼎山原本是一處荒山,縣農業農村部門會同下村鄉政府,充分考量鹿鼎山自然條件,幫扶成立了蘭陵縣鹿鼎山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總投資1.2億元,現有梅花鹿存欄5000余頭,是一家以梅花鹿養殖繁育為主,集鹿產品開發、生態旅游、電子商務于一體的農牧科技型企業。作為蘭陵縣縣委政府招商引資的重點項目——鹿鼎山梅花鹿農旅綜合項目,創建人陳鏞是返鄉創業人士,屬于“四雁工程”中的“歸雁工程”。
荒山變金山,村民增收也有了更多可能。五年間,縣農業農村部門廣泛宣傳發動、牽線搭橋,合作社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實現了農戶和企業之間的利益共享、效益到戶。目前,鹿鼎山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在全縣11個鄉鎮20余家農戶開展梅花鹿養殖合作,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幫助銷售。同時,借助下村鄉生態優勢,積極融入當地旅游產業布局,開放部分養殖場區,供游客參觀,打造梅花鹿觀光樂園,實現了在家門口持續增收。
大鴕鳥邁開幸福“新步子”
鴕鳥養殖項目于2020年7月安家于蘭陵縣魯城鎮小堡村,負責人就是本村村民李正,是一名80后“歸雁人才”。主營鴕鳥養殖、鴕鳥孵化業務,現有非洲鴕鳥70余只,占地近十畝,是臨沂市規模最大的鴕鳥養殖基地之一。“鴕鳥渾身是寶,成年可達到300斤,目前市面上鴕鳥肉每斤能賣到50到60元,鴕鳥皮可制成皮具和皮鞋,鴕鳥羽毛也可以賣200元一斤。另外,一枚鴕鳥蛋價格在200元左右,一只鴕鳥可年產80至100枚鴕鳥蛋,年純利潤近40萬元”李正對自己的鴕鳥養殖基地前景充滿了信心。
鴕鳥自2020年被農業部劃為特禽后,其養殖產業也被視為21世紀朝陽產業。作為蘭陵縣的獨一份,縣農業農村部門加強典型宣傳,引導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幫助其擴大養殖規模、拓寬銷售渠道,積極打造集特色餐飲、觀光游玩于一體的鴕鳥農家樂,力爭讓更多的群眾享受“鴕鳥經濟”帶來的實惠。
深山鴿飛出增收“新方子”
在風景優美的大宗山景區山下,“鴿”聲陣陣,一排排鴿籠整齊地排列著,正是臨沂博展鴿業有限公司養殖基地。該公司常年經銷鴿蛋,全方位提供優良蛋種鴿,是集生產、銷售、收購一體化模式的綜合性企業。廠區目前正在逐步改造中,新廠房占地面積達80000平方米,全部建成后養殖蛋鴿約超80000對,鴿棚超80個,喂養方面實現自動化管理。據負責人介紹“所有蛋鴿均為純雜糧喂養,不吃任何飼料與抗生素,以5元一顆的價格銷往上海等地,年效益十分可觀”。
近年來,蘭陵縣農業農村部門緊扣鄉村振興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相關工作,以產業帶動就業為主要抓手,持續加強指導幫扶。當前,該企業帶動周圍至少50余人就業,帶動周邊數十家中小養殖戶,同時,村集體以廠房入股,每年實現增收4.8萬元,為共同致富開出了新方子。
小蜜蜂釀出甜蜜“新日子”
走進蘭陵縣向城鎮的甜蜜蜂業專業合作社,濃郁的蜜香彌漫在空氣中,蜂農們正小心地把蜂箱拆開,經過“割、搖、濾、裝”等工序,一瓶瓶金燦燦的蜂蜜就可以運往市場銷售了。為大力發展養蜂產業,蘭陵縣農業農村部門積極引導零散蜂農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生產的蜂蜜由合作社統一回收、包裝、銷售。目前,該合作社可年產蜂蜜300噸,蜂王漿30噸,年銷售額達1500萬元。通過蜂業養殖,為社會提供了優質蜂產品,同時對我縣的大棚油桃、草莓、蔬菜等授粉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帶動周邊村民“釀”出了甜蜜日子。
鄉村振興,各美其美。蘭陵縣蘆柞鎮的水貂養殖,大仲村鎮的青蛙養殖、蒼山街道的火雞養殖等,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蘭陵縣始終積極探索實踐,挖掘鄉村多元價值,畜牧業發展內生動力逐步增強,一幅幅美好的鄉村振興畫卷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