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讓鄉村振興“畜”勢待發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近年來,承德市瞄準市場需求通過加強優勢特色產業示范帶建設,大力實施特色養殖戰略,通過精心布局與規劃,不斷引入多元化養殖品種,同時,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一幅產業興、生態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小蚯蚓串起循環養殖鏈
在平泉市平北鎮的蚯蚓養殖基地里,從日常培育到遴選裝箱,一整套蚯蚓養殖過程正在井然有序地進行,一條條鮮活的蚯蚓在黑土中穿梭。
"蚯蚓作為一種小生物,能把牛糞分解,經過它的腸道蠕動產生的蚯蚓糞非常環保,不會污染環境,還是高效有機肥,可給作物補充營養。"艷峰養殖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單國峰介紹。這個蚯蚓養殖合作社每年可實現產值200余萬元,現在承德市共有三家蚯蚓養殖場,在產生經濟效益的同時,他們還深入探索推進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利用蚯蚓進行農村畜禽糞污的生物處理。目前,年處理畜禽糞污10萬余噸,聯通了“畜禽糞污預處理、蚯蚓養殖、蚯蚓有機肥”生態循環產業鏈條。平北社區的多家農戶也投身到了蚯蚓養殖的隊伍中來,通過這樣的發展模式,不僅實現了農民增收,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平泉市特色養殖產業蓬勃發展,王土房鄉的藏香豬存欄200余只,年收入可達40萬元;七家岱鄉的養蝎產業,年產值可達200余萬元;此外,還有梅花鹿、鴕鳥等多個養殖品種,為養殖戶增收和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助力。
特色養殖開辟致富“鹿”
盛夏時節,走進承德縣八家鄉的梅花鹿養殖基地,養殖戶王繼國和工人們正在鹿棚中忙碌。給梅花鹿喂食、打掃鹿舍、收割鹿茸。“2003年就開始養鹿,從開始的六七十只繁殖到現在三百七八十只,年收入能達到三十萬元。”承德縣御鹿元養殖基地負責人王繼國說。
近年來,承德縣把發展特色養殖作為助推產業興旺的重要抓手,不斷推動鹿特色養殖向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全縣共發展鹿養殖戶20多戶,養殖梅花鹿和馬鹿2000余頭,年收益在500萬元左右,同時帶動周邊50余名農戶在養殖基地就業。特色養殖為發展特色產業,融入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思路。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