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遍地開花 鄉村振興活力迸發
近日,記者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蔡寨鄉潤翔農業責任有限公司看到,5萬多只旱鴨在大棚里嬉戲。
據該公司合伙人李超介紹,潤翔農業成立于2024年3月,目前有23個養殖大棚。每天早上工人撿蛋就需要4個小時,每天能撿4800斤,鴨蛋遠銷湖北、湖南、四川等地,供不應求。
養殖蛋鴨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村民通過參與養殖、流轉土地、務工等形式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蔡寨鄉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增收新模式,因地制宜將養殖作為村集體經濟主導產業,有效改善造血功能,不斷推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在鴕鳥養殖基地,高大健壯的鴕鳥在養殖欄飛奔嬉戲。負責人楊成輝告訴記者,鴕鳥是世界上現存體形最大的鳥類,能長到150公斤。鴕鳥全身是寶,鴕鳥肉被認為是最健康的肉類之一。
“鴕鳥毛堪比黃金的價格,也是唯一不含靜電的毛,可以做航天服。鴕鳥蛋除了可以食用外,還可以做成工藝品。”談起鴕鳥的價值,楊成輝的父親如數家珍。
蔡寨鄉負責人表示,今后將以鴕鳥產業發展為契機,立足區域經濟和生態優勢,探索現代農業與養殖業相結合之路,進行鴕鳥全產業鏈開發,打通集產、學、研、銷于一體的發展之路,為鄉村振興賦能。
蔡寨鄉自開始養殖鴕鳥以來,歷經多年沉淀,以豐富的鴕鳥養殖經驗、科學的管理體系在市場上嶄露頭角,在行業內取得領先地位。
同樣,在萬聯養兔基地,一排排整齊的兔籠被隔成數個小房間,一只只毛色發亮的肉兔左顧右盼,憨態可掬,惹人喜愛。負責人代華偉穿梭在兔籠間,一邊檢查兔子的生長情況,一邊給兔子投喂飼料、清掃棚舍。
“我養兔已經20多年了,主要是給縣里的餐飲行業供貨,一共養了1000只。”代華偉說。
依托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蔡寨鄉制訂一系列鄉村振興計劃,將畜牧業與現代科技巧妙融合,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而且極大提升了農產品的附加值,讓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