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記淄博鑫達隆野豬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邵波
題記: 邵波,一名普通的農村青年,大學畢業后干過保險推銷員、肉聯廠銷售員、物流公司配貨員。一個偶然的機會與野豬結下不解之緣,如今已是一名響當當的野豬養殖場農場主,并立志在行業里打拼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尋求之路,路漫漫其修遠兮。
邵波以優異的成績從大學畢業,滿懷信心,踏上了社會的征途。他原本想作為社會的天之驕子,好的工作雖然不一定找得到,但找到一個飯碗應該不成問題。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他首先選擇的是保險推銷員,近二年的保險行業中,天天對著不一定屬于自己的顧客,重復解釋著那些枯燥的保險條例和處理事后不理解的問題,加上保險市場的開放,競爭異常激烈。兩年下來,僅僅是混飽肚子,兜中的錢不見漲。他毅然辭去工作,應聘到本地的一家肉聯廠做市場管理員,早起晚歸,干勁十足!但是好景不長,隨著肉制品競爭加劇,加之領導失策,市場逐漸萎縮。一年下來,肉聯廠倒閉,曲終人散。此時的他是心灰意冷,在自己最擅長的市場營銷行業都不行,怎么辦,回家種地?從頭開始?不服輸的他,單身跑到淄博市的物流市場,租了一家門面,干起了物流公司。說物流公司的錢賺的快,但是風險也大。款項問題經常兩頭扯皮,損失在所難免。有車無貨有貨無車,一天到晚徒勞是經常的事。不過經過幾年艱辛的工作,掙了點錢,于是就萌發了自己投資其他行業的想法。
這樣,邵波白天同客戶談生意,晚上就上網尋找投資門路。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家養野豬的報道,特別感興趣。為了確定投資項目,邵波開始四處考察,先后到過東北、河北、南方以及省內進行全面考察。一年多的時間,跑了兩萬多公里。全面了解了野豬的飼養過程以及市場的發展前景。
決定投資養豬的時候,“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這句俗語成了家人反對的嘴邊話,認為野豬誰也沒養過,甚至沒有見過,風險太大。經過邵波耐心的講解和分析,家人終于同意先試養,結束了這漫漫的尋求之路。
探索之路,吾將上下而求索。
2005年秋,邵波的養殖場正式開張,引進的是含有75%野豬基因的第三代特種野豬,成立了淄博鑫達隆特種野豬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野豬養殖、經營的探索之路。
75%血統的野豬既保留了野豬的野味濃郁,又克服了野豬的腥味和生長慢的特點,非常適合人工飼養!剛開始養的時候,只是對野豬有感性認識,什么實際經驗也沒有,也沒有養殖技術書籍可參考,只能照著葫蘆畫瓢,摸著石頭過河。好在有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舉辦的野豬行業的會議,在養殖技術和經營管理方面借鑒了好多成功經驗,少走好多彎路。經過一年多的摸索,養殖經驗和技術日趨成熟,銷售渠道也再不斷擴大。
成功發展之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初步的成功更加激發了邵波經理的干勁,2007年秋,邵波經過與家人慎重考慮,最后決定在自家地里建養殖小區,占地6畝,累計投入60多萬,經過一系列的繁殖,現在已發展到50多頭種母豬,年出欄近千頭豬的水平。“現在都是訂單豬,你看這此豬仔雖然現在還在這里,但是已經早有主了。”邵經理說,“現在仔豬經過了3個月飼養就值1500元,純利達1200多元,除去母豬的成本,也至少要1000元以上,以一頭母豬年產兩窩,每窩8-12頭計算,一頭母豬的效益也在一萬元以上!這個行業的利潤很大,并且市場好,豬肉瘦肉率高達85%,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郁,吃野豬肉營養又保健!商品豬一直都供不應求。”
良好的發展前景使很多人都看好這個項目,三年的時間跟隨邵波養野豬的人已有四十多家。“友誼是生意剪不斷的紐帶!”是邵經理的生意經,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客戶都成為他的好朋友。
談到下一步的規劃,邵經理認真的說:“目前,最主要的就是擴大生產規模,讓更多的人參與野豬行業,將野豬肉送人超市,讓更多的人認識野豬,吃上野豬肉!研究開發深加工等項目提高效益的附加值。我們這些行業中人團結在一起,將野豬產業做大做強,成為鄉親們的致富之路!”
是的,正如邵經理所講,在這里我們也祝愿邵波經理在野豬發展的平臺上,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之路!
本文來源:《特種養殖》2009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