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兔肉質量及雙向擴大需求
陜西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陳一夫
1、兔肉出口下滑的原因我國入世后5年比入世前5年兔肉年出口量平均下降66.3%,金額下降67.92%,兔肉出口單價下降8.85%。2007年1-5月共出口兔肉2682噸,金額809.4萬美元,平均單價3.02美元/公斤,與2006年同期相比,兔肉出口量下降13.7%;但由于兔肉出口單價比2006年同期(2.57美元/公斤)提高14.9%,盡管兔肉出口量下降,但總金額卻增加1.5%。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受歐盟等兔肉進口國綠色壁壘的影響。山東是我國兔產品出口第一大省,多年穩居全國第一,但2002年1月歐盟停止對我國兔肉等食品的進口,導致山東出口創匯損失1億美元,兔肉庫存積壓2500噸。到2004年7月16日歐盟解除了對中國兔肉等食品的進口禁令后,我國兔肉出口量、金額及單價才開始回升,到2006年我國兔肉年出口量已超過1萬噸。但2007年1-5月兔肉出口量比2006年同期下降13.7%,兔肉出口形勢仍然不樂觀。
二是兔肉質量安全問題。當前我國養兔仍以農戶散養為主,產業化水平低,產前(生產源頭)、產中(加工過程)、產后(流通過程)都可能遭受有害物質污染。
2、解決兔肉出口下滑的對策
一是提升兔肉質量應引起高度重視。主要是杜絕藥物殘留超標,防止農藥污染,并按國際標準生產無公害的綠色兔產品。
二是擴大多元化出口渠道。除鞏固西歐、日本、韓國等兔產品出口傳統市場外,近幾年中東地區包括沙特、巴林、科威特、利比亞等國也興起吃兔肉,但我國兔肉出口在這些地區尚屬空白,要設法擴大出口。
三是大力擴大內需。近幾年我國兔肉年產量已超過50萬噸,而年出口量不足1萬噸,其余均為內銷。四川省年產兔肉近20萬噸,基本上就地消化。現在西歐一些國家法國、意大利等國年人均消費兔肉已達3-5公斤,而我國年人均消費兔肉僅0.3公斤左右,隨著國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兔肉等肉食需求量很大。去年入夏以后全國豬肉、雞蛋等價格不斷上漲,但肉兔價格不見漲,許多人都不知道吃兔肉的好處,所以擴大宣傳、引導消費還有許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