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國兔業生產概況及2021發展形勢展望
摘 要:本文總結了2020年我國兔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分析了目前兔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對2021年兔業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促進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1 2020年兔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問題
近2年來,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多重不確定性因素給中國兔產業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影響。2018年8月非洲豬瘟的爆發造成豬肉供給短缺,拉動了兔肉需求,但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兔業產生巨大沖擊。縱觀2020年,兔產業在上半年急速下滑,下半年逐步恢復。
1.1 2020年兔產業發展特點
1.1.1 兔產業下滑放緩,產值恢復增長
多年來,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政策等影響,我國兔業發展趨緩。由表1可知,2019年我國兔業有所回升,初步估計2020年出欄、存欄和兔肉產量分別達到31 944.3萬只、1 3142.5萬只和50.0萬t,較2019年分別增長1.98%、7.67%和0.6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兔肉產量下降30%~40%。下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減弱,特別從第3季度開始兔肉生產較快恢復。預計2020年全年兔肉產量與2019年持平,約為50萬t。受兔肉等兔產品價格較高影響,2020年兔業產值為278.22億元(圖1),比2019年增長4.55%,兔業產值在畜牧業產值中的占比達0.92%。
1.1.2 全年度內呈“U”型波動,獺兔和毛兔生產波動更加明顯
2020年我國兔產業深受三重打擊,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發,2—4月養殖戶面臨運輸困難、飼料短缺和商品兔無法銷售等難題,產業遭受第一重打擊;7月,飼料端全面禁抗,家兔生產性能下降,成活率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較快上漲,產業遭受第二重打擊;受全球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玉米每噸價格上漲近1 000元,豆粕每噸上漲將近700元,帶動其他原料全面上漲,產業遭受第三重打擊。綜合2020年各月來看,兔業生產總體呈“U”型波動,獺兔和毛兔更加明顯(圖2)。
由圖2可知,兔產業指數①在8月之前呈顯著下滑趨勢,由2月的124.78下降到8月份的104.64,總體下降16.14%。進入9月后兔產業指數在波動中較快回升,10月達115.80,11月和12月都在118.00附近波動。可以看出,兔產業在2020年上半年呈下降趨勢,下半年開始回升。回升勢頭強勁主要因為下半年肉兔、獺兔和毛兔都有較好表現。總體來看,目前整個兔產業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還沒有完全恢復。
(注:①兔產業指數由兔體系產業經濟崗位2011年建立,綜合肉兔、獺兔和毛兔,考慮玉米和豆粕行情,最后由兔產品價格指數、飼料價格指數和兔業專家指數綜合而成。指數以2011年1月為基期(即100),此后各月指數若高于100則表示好于2011年,低于100則相反,指數越高越好。)
1.1.3 兔肉價格高位調整,兔皮價格低迷中波動,兔毛價格開始回升
2020年度,兔肉價格總體為先降后升,由1月的26.08元/kg波動下降至8月的25元/kg,8月以后在波動中回升,12月達26.48元/kg。肉兔活兔價格的波動趨勢與兔肉類似。總體來看,目前兔肉價格處于過去5年來的較高水平。獺兔活兔價格已持續近7年下滑,但2020年下半年后開始回升,2020年底獺兔活兔價格為16.46元/kg,高于年初的13.87元/kg。2020年兔毛價格總體回升,特別是粗毛價格,自2019年5月(164.25元/kg)以來基本維持緩慢上升的趨勢,2020年年底達到207.14元/kg。剪毛統貨價格基本在低位徘徊,2020年底為123.21元/kg,略低于2020年初的128.69元/kg。
1.1.4 由單純注重養殖向養殖與加工并重方向轉變
兔產品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兔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企業,但為提高養兔的綜合效益,大量的規模養殖者也紛紛進行兔肉和兔皮加工。其中,肉兔加工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專業兔肉餐館不斷出現,同時,休閑兔肉產品和真空包裝兔肉產品也快速增加。獺兔養殖者,也開始進行屠宰加工,將皮、肉分開銷售,以獲得更高利潤。為進一步解決兔毛庫存問題,山東省出現了一些小型和中型的兔毛加工廠,兔毛加工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
1.1.5 兔肉、兔皮和兔毛出口全面下滑
長期以來,我國兔產品的貿易格局是兔肉主要為出口,基本沒有進口。兔皮則主要為進口,出口很少。兔毛主要為出口,但出口量在過去十年呈直線下降(圖3)。
①兔肉。自2015年以來兔肉(HS編碼為020810)出口呈顯著下降態勢,2014—2016年出口量分別為1.28萬t、0.813萬t和0.64萬t,2017年略有回升,達0.704萬t,但2018年和2019年又分別下降到0.596萬t和0.49萬t。2020年前3季度兔肉出口0.305萬t。
②兔皮。我國兔皮貿易以進口整張兔皮(HS編碼為43018010)為主,同時出口少量未縫制整張兔皮(HS編碼為43021920)。2019年我國進口整張兔皮1.742萬t,同比上升74.2%,2020年前11個月進口1.551萬t,同比下降4.70%,2020年預計進口1.69萬t。
③兔毛。2019年我國全年出口兔毛(HS編碼為51053910)179.25 t。2020年前11個月出口100.65 t,同比下降39.07%,預計2020年出口110.71 t。可以發現,2020年我國兔毛出口下降幅度較大。在兔毛出口下降背景下,2018年以來我國兔毛制品出口(HS編碼為61101920,包括織鉤編套頭衫、開襟衫、外穿背心等)增加。2019年出口55.66萬件,比2018年增長84.24%,但2020年前11個月出口8.46萬件,同比下降84.08%,出現銳減,預計2020全年出口9.05萬件。
1.1.6設施投入加大,兔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首先,伴隨兔養殖經濟效益增加,家庭兔場養殖戶也大幅增加,而新進入行業的企業(場戶)多數經濟實力較強,兔產業從業者的經濟實力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次,養兔用工成本的提高給從業者帶來較大壓力,如何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人勞動效率成為從業者的重要考慮;另外,歐式階梯母仔籠在提高工人勞動效率方面的效果得到普遍認可,濕簾負壓縱向通風降溫技術的經濟性和實用性也得到認可。綜合上述3方面原因,2020年度從業者在擴大規模或者新建兔場時,多數都選擇了歐式階梯兔籠和環境控制設備及技術;同時新型環控大棚兔舍也在四川省大面積推開,樂山、宜賓、瀘州和資陽等地相繼新建環控大棚兔舍,其降溫、保暖和通風效果良好,環控效果和運行成本與歐式密閉舍相當,建造成本則顯著低于歐式密閉舍。兔業設施設備及技術應用加快了我國產業設施的現代化進程。
1.1.7 區域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兔業區域格局
隨著行業利潤理性化,區域優勢的差異體現在產品成本的競爭力方面,經過多年地區結構調整,目前形成了如下特點:①東北和西北成為規模化養殖的原料供應基地,該地區氣候干燥、陽光充足,是安全優質飼料原料基地。雖然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都有農作物秸稈等,但因氣候容易導致霉變,難以進行規模化的原料供應。但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季寒冷,運輸和能源成本較高,也會對其優勢形成挑戰,需特別關注;②四川、重慶、廣東、福建等地區成為我國主要的兔肉消費地區,這些地區有多年消費習慣,個別縣市的兔肉消費量驚人,一些地級市年消費活兔接近1 000萬只;③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逐步成為出口企業貨源基地,這些地區現有肉兔除了供應出口以外,大多運到南方和川渝地區銷售;④陜西、新疆等地區逐步成為國內新的養殖生產集聚區,這些地區氣候適合養兔,避免了高溫高濕限制養殖效率的問題。
1.1.8 國內市場迅速崛起,內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兔產業傳統的外向型銷售逐步轉向國內。①歐洲兔肉消費逐步減少。歐洲消費兔肉群體主要是老年人,新一代消費兔肉較少,兔肉市場逐步萎縮。中國恰恰相反,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人們對于健康兔肉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強勁。②國際皮草市場的萎靡促進肉兔養殖的穩定。東歐以及國內對皮草品質需求提高,肉兔皮草相對競爭力不強,曾經的肉兔市場波動因沒有了皮的炒作而趨向平穩。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兔市場的產品將逐步由皮肉二元向單一肉產品轉變。③近年來,受國內兔肉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從2015年開始我國兔肉出口不斷降低,出口兔肉在兔肉總產量中的比重不斷降低。相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對高質量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內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1.2 2020年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2.1兔產業宣傳不夠,兔產品營銷能力不足
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聯合中國畜牧業協會兔業分會舉辦“中國兔業發展大會”、“兔肉節”等活動,積極宣傳兔肉的食用營養價值,但廣大消費者對于兔肉的認識依然不足,對兔皮和兔毛產品的優良品質了解有限,對于“兔文化、兔產業、兔產品”的了解遠遠不夠。由于兔產業體量較小,不容易獲得政府部門重視,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體系中,兔產業基礎信息的統計監測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1.2.2 兔肉加工滯后,產品創新不足
國內關于兔肉生產和加工的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多數兔肉生產和加工企業規模較小。現有兔肉加工產品多屬于粗加工,僅局限于爆炒、熏烤、風味肉干等中式傳統種類,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一些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缺乏。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科技型深加工基地缺乏,深加工產業整體水平較低。高性價比、方便烹調的兔肉半成品或多樣化的便于儲藏的高質量產品在市面上還十分鮮有。此外,加工產品保鮮技術落后,質量檔次和附加值不高,難以適應市場競爭。
1.2.3 良種成本高,供種能力不足
隨著兔場規模化發展,大家對優良種兔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優良種兔價格相對較高。一方面是由于兔核心育種場或祖代場供種能力不足,優良種兔采購難度大、價格偏高;另外則是多數中小規模兔場依然采用土辦法,自己換種或購買一些地方性、區域性的等級不高的種兔,使一些大型現代化種兔場的市場規模沒有達到應有的經濟水平,從而對種兔場和一般的兔農都不利。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兔產業的良種保障率為50%~60%(2017—2019年平均為56.17%)。
1.2.4 生產成本上漲,養殖效益下滑
2020年度,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國內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各種原料全面漲價,飼料廠已三次全面調價,均價上漲幅度在250~300元/t。在飼料成本提高的情況下,養殖端全面禁抗使養殖戶雪上加霜,養殖效益下滑。
1.2.5 兔場應對風險的措施不足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盡管各個兔場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應對,但從全國的角度來看,現有的政策措施仍然不能很好地保護兔產業的發展,只能由兔場自己承擔,而諸如保險、風險基金等金融手段目前還很不夠,需要政府給予應有的重視。
2 2021年兔產業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又經歷了“手拔毛”事件、無抗養殖、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沖擊,我國兔產業實現了較好的升級轉型,整個產業的韌性增強,2021年兔產業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2.1 肉兔產業將呈現波動中增長
從兔肉行情來看,肉兔產業在2015年年終就進入上升通道,即使近年來面臨多重沖擊,兔肉價格依然維持波動中增長的態勢。從肉兔產業指數來看,目前也處于較高水平,2020年12月已達到117.04,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圖4)。
2021年肉兔產業預計將繼續維持上升趨勢,兔產業整體發展也將持續上升。原因如下:①兔肉對豬肉和牛羊肉的替代仍將持續,同時在多數消費者逐漸適應兔肉消費并了解兔肉的健康營養后,將會呈現一定的依賴性,從而能夠實現一定程度的增長;②新疆等地的一些大型家兔養殖企業不斷開辟新的養殖區域,有利于推動肉兔養殖和兔肉消費普及;③在脫貧后,兔產業將繼續得到政府(特別是原貧困地區政府)的相關支持,在政府和兔業企業的“推動力”及市場需求的“拉動力”共同作用下,2021年肉兔產業將持續上升。
2.2 獺兔產業持續調整,將呈現止跌回升
獺兔產業自2014年以來,總體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獺兔皮價格一直在波動中下滑,由2014年初的52.7元/張一直下降到2020年12月的7.5元/張。但是在兔肉價格的拉動下,獺兔活兔的價格近5年來一直維持在17元/kg左右,支撐著獺兔產業在波動中調整。兔肉價格的繼續上漲對獺兔養殖將會產生拉動,同時,由于在丹麥等國發現水貂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貂皮供給將受挫,再加上2020年的寒冬又會使皮衣服裝的需求增加,這些會對獺兔皮的需求產生刺激和拉動作用。在“兔肉價格”和“兔皮價格”雙雙拉升下,預計2021年獺兔產業將可能止跌回升,雖然回升幅度短期不會很大。
2.3 毛兔產業回升加快,增長動力逐步加強
近年來,我國兔毛積壓較多,兔毛加工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力度加大,這將提高兔毛產品的供給能力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近年來,在長毛兔扶貧方面,一些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戶養殖增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時,各地政府也積極幫助企業加大市場宣傳推廣。開拓兔毛產品市場為毛兔產業發展逐步探出了路子。從粗毛產品來看,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一直呈現上升態勢,剪毛統貨相對疲軟,但基本也接近110~120元/kg的長期底線。預計2021年毛兔產業將開始回升。
綜合整個產業來看,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國外還處在較大爆發階段,全球兔產業的不景氣必然導致全球兔產品供給相對不足,而早已恢復的中國兔業將為世界兔產品市場提供重要的產品供給,這也將是拉動中國兔產業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
3 2021年兔產業發展建議
2021年我國兔產業發展有諸多有利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的沖擊會傳遞到2021年。在2020年2月和11月,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分別對全國300多個養殖場戶進行了生產經營情況的調研,結合對產業的監測和實地調研,特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3.1 繼續加強兔產品宣傳推廣,采取多種形式開拓市場
受新冠肺炎疫情時有發生的影響,消費者在外就餐和旅游等消費還持謹慎態度,其對兔肉的餐飲消費會受到不利影響,為此兔肉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需要利用互聯網,改變以往宣傳推廣策略,主動引進專業營銷公司,利用微信、抖音和快手等互聯網自媒體,打造網紅產品,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吸引未來主要消費群體關注。
3.2 關注國際市場需求,適當增加出口
在國內市場受挫以及其他兔業主產國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企業應特別關注國際市場,積極探索國際市場,適當增加兔產品出口,穩定國內生產。
3.3 強化對兔產業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鞏固兔產業扶貧成果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將家兔養殖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選擇,特別是在新疆、貴州等地區,兔產業在消除貧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脫貧后,兔產業如何升級成為各界特別關注的問題,在政府的扶貧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必須考慮“企業和農戶”聯合體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做好幾點:①密切關注龍頭企業發展,避免扶持了貧困農戶,拖累了龍頭企業;②政府對于依靠兔產業脫貧致富的地區繼續給予財政和金融支持。
3.4 積極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強化產業發展動力
政府應繼續加強兔產業育種技術、飼料營養技術、疫病防控技術、兔產品加工技術等技術研發,特別是育種技術,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部署實施保種和生物育種工程或專項,以及遺傳改良計劃。同時,對于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已研發出的系列新技術、新產品,未來應不斷加強這些技術的整合配套和推廣使用,從而提高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另外,積極加強與國際兔產業的聯系,特別是育種企業應積極布局全球發展,通過相關配套技術和資本整合,在飼草飼料和水電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發展家兔標準化養殖,從而在國際兔產業價值鏈中占領主動權。
3.5 警惕兔產業疫病爆發,做好疫病防控
目前,無抗養殖政策已經在全國實行,但是兔業界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兔業生產一線具備執業獸醫師資質的技術人員鳳毛麟角,養殖場需要加強規范用藥指導和監督。2020年4月四川爆發2型兔瘟,雖然事發兔場已經撲殺,但再次發生2型兔瘟的概率依然存在。疫病復雜多發的現狀需要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密切監測兔病發生情況,早做預案,盡早控制疫病的流行。
3.6 積極應對產業風險,減緩對產業的沖擊
養殖業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多,包括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在我國兔產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政府應全面研究兔產業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保險政策,通過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大災救濟和保險等政策,減緩大中型兔場(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市場銷路不暢等風險帶來的損失。另外,政府還要加強市場和產業監測預警,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
3.7 企業積極采取節本增效措施,提高企業競爭力
2020年玉米和大豆等飼料原料價格都有較大幅度上漲,2021年預計會有一定回落,但玉米的總體供給面并不寬松,未來草粉價格也不會太低,為此,需要養殖場(戶)科學養殖,節本增效。對于中小規模農戶,積極開辟飼草資源,對于大中型養殖企業適度推進機械化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推進標準化養殖
1 2020年兔產業發展的特點和問題
近2年來,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國內外多重不確定性因素給中國兔產業發展帶來了顯著的影響。2018年8月非洲豬瘟的爆發造成豬肉供給短缺,拉動了兔肉需求,但2020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兔業產生巨大沖擊。縱觀2020年,兔產業在上半年急速下滑,下半年逐步恢復。
1.1 2020年兔產業發展特點
1.1.1 兔產業下滑放緩,產值恢復增長
多年來,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政策等影響,我國兔業發展趨緩。由表1可知,2019年我國兔業有所回升,初步估計2020年出欄、存欄和兔肉產量分別達到31 944.3萬只、1 3142.5萬只和50.0萬t,較2019年分別增長1.98%、7.67%和0.6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兔肉產量下降30%~40%。下半年以來,隨著疫情影響減弱,特別從第3季度開始兔肉生產較快恢復。預計2020年全年兔肉產量與2019年持平,約為50萬t。受兔肉等兔產品價格較高影響,2020年兔業產值為278.22億元(圖1),比2019年增長4.55%,兔業產值在畜牧業產值中的占比達0.92%。

2020年我國兔產業深受三重打擊,新年伊始新冠疫情爆發,2—4月養殖戶面臨運輸困難、飼料短缺和商品兔無法銷售等難題,產業遭受第一重打擊;7月,飼料端全面禁抗,家兔生產性能下降,成活率大幅降低,生產成本較快上漲,產業遭受第二重打擊;受全球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影響,原料價格持續上漲,特別是下半年以來,玉米每噸價格上漲近1 000元,豆粕每噸上漲將近700元,帶動其他原料全面上漲,產業遭受第三重打擊。綜合2020年各月來看,兔業生產總體呈“U”型波動,獺兔和毛兔更加明顯(圖2)。

(注:①兔產業指數由兔體系產業經濟崗位2011年建立,綜合肉兔、獺兔和毛兔,考慮玉米和豆粕行情,最后由兔產品價格指數、飼料價格指數和兔業專家指數綜合而成。指數以2011年1月為基期(即100),此后各月指數若高于100則表示好于2011年,低于100則相反,指數越高越好。)
1.1.3 兔肉價格高位調整,兔皮價格低迷中波動,兔毛價格開始回升
2020年度,兔肉價格總體為先降后升,由1月的26.08元/kg波動下降至8月的25元/kg,8月以后在波動中回升,12月達26.48元/kg。肉兔活兔價格的波動趨勢與兔肉類似。總體來看,目前兔肉價格處于過去5年來的較高水平。獺兔活兔價格已持續近7年下滑,但2020年下半年后開始回升,2020年底獺兔活兔價格為16.46元/kg,高于年初的13.87元/kg。2020年兔毛價格總體回升,特別是粗毛價格,自2019年5月(164.25元/kg)以來基本維持緩慢上升的趨勢,2020年年底達到207.14元/kg。剪毛統貨價格基本在低位徘徊,2020年底為123.21元/kg,略低于2020年初的128.69元/kg。
1.1.4 由單純注重養殖向養殖與加工并重方向轉變
兔產品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兔生產加工出口一條龍企業,但為提高養兔的綜合效益,大量的規模養殖者也紛紛進行兔肉和兔皮加工。其中,肉兔加工的一個突出表現是專業兔肉餐館不斷出現,同時,休閑兔肉產品和真空包裝兔肉產品也快速增加。獺兔養殖者,也開始進行屠宰加工,將皮、肉分開銷售,以獲得更高利潤。為進一步解決兔毛庫存問題,山東省出現了一些小型和中型的兔毛加工廠,兔毛加工水平和質量顯著提升。
1.1.5 兔肉、兔皮和兔毛出口全面下滑
長期以來,我國兔產品的貿易格局是兔肉主要為出口,基本沒有進口。兔皮則主要為進口,出口很少。兔毛主要為出口,但出口量在過去十年呈直線下降(圖3)。

②兔皮。我國兔皮貿易以進口整張兔皮(HS編碼為43018010)為主,同時出口少量未縫制整張兔皮(HS編碼為43021920)。2019年我國進口整張兔皮1.742萬t,同比上升74.2%,2020年前11個月進口1.551萬t,同比下降4.70%,2020年預計進口1.69萬t。
③兔毛。2019年我國全年出口兔毛(HS編碼為51053910)179.25 t。2020年前11個月出口100.65 t,同比下降39.07%,預計2020年出口110.71 t。可以發現,2020年我國兔毛出口下降幅度較大。在兔毛出口下降背景下,2018年以來我國兔毛制品出口(HS編碼為61101920,包括織鉤編套頭衫、開襟衫、外穿背心等)增加。2019年出口55.66萬件,比2018年增長84.24%,但2020年前11個月出口8.46萬件,同比下降84.08%,出現銳減,預計2020全年出口9.05萬件。
1.1.6設施投入加大,兔業現代化進程加快
首先,伴隨兔養殖經濟效益增加,家庭兔場養殖戶也大幅增加,而新進入行業的企業(場戶)多數經濟實力較強,兔產業從業者的經濟實力較以往有大幅提升;其次,養兔用工成本的提高給從業者帶來較大壓力,如何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工人勞動效率成為從業者的重要考慮;另外,歐式階梯母仔籠在提高工人勞動效率方面的效果得到普遍認可,濕簾負壓縱向通風降溫技術的經濟性和實用性也得到認可。綜合上述3方面原因,2020年度從業者在擴大規模或者新建兔場時,多數都選擇了歐式階梯兔籠和環境控制設備及技術;同時新型環控大棚兔舍也在四川省大面積推開,樂山、宜賓、瀘州和資陽等地相繼新建環控大棚兔舍,其降溫、保暖和通風效果良好,環控效果和運行成本與歐式密閉舍相當,建造成本則顯著低于歐式密閉舍。兔業設施設備及技術應用加快了我國產業設施的現代化進程。
1.1.7 區域結構調整基本完成,形成了科學合理的兔業區域格局
隨著行業利潤理性化,區域優勢的差異體現在產品成本的競爭力方面,經過多年地區結構調整,目前形成了如下特點:①東北和西北成為規模化養殖的原料供應基地,該地區氣候干燥、陽光充足,是安全優質飼料原料基地。雖然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都有農作物秸稈等,但因氣候容易導致霉變,難以進行規模化的原料供應。但東北和西北地區冬季寒冷,運輸和能源成本較高,也會對其優勢形成挑戰,需特別關注;②四川、重慶、廣東、福建等地區成為我國主要的兔肉消費地區,這些地區有多年消費習慣,個別縣市的兔肉消費量驚人,一些地級市年消費活兔接近1 000萬只;③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區逐步成為出口企業貨源基地,這些地區現有肉兔除了供應出口以外,大多運到南方和川渝地區銷售;④陜西、新疆等地區逐步成為國內新的養殖生產集聚區,這些地區氣候適合養兔,避免了高溫高濕限制養殖效率的問題。
1.1.8 國內市場迅速崛起,內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兔產業傳統的外向型銷售逐步轉向國內。①歐洲兔肉消費逐步減少。歐洲消費兔肉群體主要是老年人,新一代消費兔肉較少,兔肉市場逐步萎縮。中國恰恰相反,出于食品安全的考慮,人們對于健康兔肉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強勁。②國際皮草市場的萎靡促進肉兔養殖的穩定。東歐以及國內對皮草品質需求提高,肉兔皮草相對競爭力不強,曾經的肉兔市場波動因沒有了皮的炒作而趨向平穩。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肉兔市場的產品將逐步由皮肉二元向單一肉產品轉變。③近年來,受國內兔肉需求快速增長的拉動,從2015年開始我國兔肉出口不斷降低,出口兔肉在兔肉總產量中的比重不斷降低。相反,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對高質量產品需求不斷增加,內需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1.2 2020年兔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2.1兔產業宣傳不夠,兔產品營銷能力不足
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成立以來,每年都會聯合中國畜牧業協會兔業分會舉辦“中國兔業發展大會”、“兔肉節”等活動,積極宣傳兔肉的食用營養價值,但廣大消費者對于兔肉的認識依然不足,對兔皮和兔毛產品的優良品質了解有限,對于“兔文化、兔產業、兔產品”的了解遠遠不夠。由于兔產業體量較小,不容易獲得政府部門重視,在國家統計局的統計體系中,兔產業基礎信息的統計監測遠遠不能滿足產業發展的需求。
1.2.2 兔肉加工滯后,產品創新不足
國內關于兔肉生產和加工的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多數兔肉生產和加工企業規模較小。現有兔肉加工產品多屬于粗加工,僅局限于爆炒、熏烤、風味肉干等中式傳統種類,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競爭力。一些加工企業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缺乏。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科技型深加工基地缺乏,深加工產業整體水平較低。高性價比、方便烹調的兔肉半成品或多樣化的便于儲藏的高質量產品在市面上還十分鮮有。此外,加工產品保鮮技術落后,質量檔次和附加值不高,難以適應市場競爭。
1.2.3 良種成本高,供種能力不足
隨著兔場規模化發展,大家對優良種兔的需求日益強烈,但是優良種兔價格相對較高。一方面是由于兔核心育種場或祖代場供種能力不足,優良種兔采購難度大、價格偏高;另外則是多數中小規模兔場依然采用土辦法,自己換種或購買一些地方性、區域性的等級不高的種兔,使一些大型現代化種兔場的市場規模沒有達到應有的經濟水平,從而對種兔場和一般的兔農都不利。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兔產業的良種保障率為50%~60%(2017—2019年平均為56.17%)。
1.2.4 生產成本上漲,養殖效益下滑
2020年度,特別是下半年以來,國內糧食價格持續上漲,各種原料全面漲價,飼料廠已三次全面調價,均價上漲幅度在250~300元/t。在飼料成本提高的情況下,養殖端全面禁抗使養殖戶雪上加霜,養殖效益下滑。
1.2.5 兔場應對風險的措施不足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盡管各個兔場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應對,但從全國的角度來看,現有的政策措施仍然不能很好地保護兔產業的發展,只能由兔場自己承擔,而諸如保險、風險基金等金融手段目前還很不夠,需要政府給予應有的重視。
2 2021年兔產業發展趨勢
經過多年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又經歷了“手拔毛”事件、無抗養殖、中美貿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沖擊,我國兔產業實現了較好的升級轉型,整個產業的韌性增強,2021年兔產業將呈現如下發展趨勢。
2.1 肉兔產業將呈現波動中增長
從兔肉行情來看,肉兔產業在2015年年終就進入上升通道,即使近年來面臨多重沖擊,兔肉價格依然維持波動中增長的態勢。從肉兔產業指數來看,目前也處于較高水平,2020年12月已達到117.04,基本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圖4)。

2.2 獺兔產業持續調整,將呈現止跌回升
獺兔產業自2014年以來,總體呈現下滑趨勢,特別是獺兔皮價格一直在波動中下滑,由2014年初的52.7元/張一直下降到2020年12月的7.5元/張。但是在兔肉價格的拉動下,獺兔活兔的價格近5年來一直維持在17元/kg左右,支撐著獺兔產業在波動中調整。兔肉價格的繼續上漲對獺兔養殖將會產生拉動,同時,由于在丹麥等國發現水貂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貂皮供給將受挫,再加上2020年的寒冬又會使皮衣服裝的需求增加,這些會對獺兔皮的需求產生刺激和拉動作用。在“兔肉價格”和“兔皮價格”雙雙拉升下,預計2021年獺兔產業將可能止跌回升,雖然回升幅度短期不會很大。
2.3 毛兔產業回升加快,增長動力逐步加強
近年來,我國兔毛積壓較多,兔毛加工企業開發新產品的力度加大,這將提高兔毛產品的供給能力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近年來,在長毛兔扶貧方面,一些龍頭企業在帶動農戶養殖增收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同時,各地政府也積極幫助企業加大市場宣傳推廣。開拓兔毛產品市場為毛兔產業發展逐步探出了路子。從粗毛產品來看,即使面臨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一直呈現上升態勢,剪毛統貨相對疲軟,但基本也接近110~120元/kg的長期底線。預計2021年毛兔產業將開始回升。
綜合整個產業來看,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國外還處在較大爆發階段,全球兔產業的不景氣必然導致全球兔產品供給相對不足,而早已恢復的中國兔業將為世界兔產品市場提供重要的產品供給,這也將是拉動中國兔產業發展的一個積極因素。
3 2021年兔產業發展建議
2021年我國兔產業發展有諸多有利因素,但新冠肺炎疫情對產業的沖擊會傳遞到2021年。在2020年2月和11月,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分別對全國300多個養殖場戶進行了生產經營情況的調研,結合對產業的監測和實地調研,特提出以下發展建議。
3.1 繼續加強兔產品宣傳推廣,采取多種形式開拓市場
受新冠肺炎疫情時有發生的影響,消費者在外就餐和旅游等消費還持謹慎態度,其對兔肉的餐飲消費會受到不利影響,為此兔肉生產加工和流通企業需要利用互聯網,改變以往宣傳推廣策略,主動引進專業營銷公司,利用微信、抖音和快手等互聯網自媒體,打造網紅產品,擴大產品的知名度,吸引未來主要消費群體關注。
3.2 關注國際市場需求,適當增加出口
在國內市場受挫以及其他兔業主產國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企業應特別關注國際市場,積極探索國際市場,適當增加兔產品出口,穩定國內生產。
3.3 強化對兔產業龍頭企業的政策支持,鞏固兔產業扶貧成果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戰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將家兔養殖作為脫貧致富的重要選擇,特別是在新疆、貴州等地區,兔產業在消除貧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脫貧后,兔產業如何升級成為各界特別關注的問題,在政府的扶貧政策逐步退出的情況下,必須考慮“企業和農戶”聯合體的健康、持續發展,需要做好幾點:①密切關注龍頭企業發展,避免扶持了貧困農戶,拖累了龍頭企業;②政府對于依靠兔產業脫貧致富的地區繼續給予財政和金融支持。
3.4 積極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強化產業發展動力
政府應繼續加強兔產業育種技術、飼料營養技術、疫病防控技術、兔產品加工技術等技術研發,特別是育種技術,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部署實施保種和生物育種工程或專項,以及遺傳改良計劃。同時,對于國家兔產業技術體系已研發出的系列新技術、新產品,未來應不斷加強這些技術的整合配套和推廣使用,從而提高技術對產業發展的推動力。另外,積極加強與國際兔產業的聯系,特別是育種企業應積極布局全球發展,通過相關配套技術和資本整合,在飼草飼料和水電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家發展家兔標準化養殖,從而在國際兔產業價值鏈中占領主動權。
3.5 警惕兔產業疫病爆發,做好疫病防控
目前,無抗養殖政策已經在全國實行,但是兔業界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兔業生產一線具備執業獸醫師資質的技術人員鳳毛麟角,養殖場需要加強規范用藥指導和監督。2020年4月四川爆發2型兔瘟,雖然事發兔場已經撲殺,但再次發生2型兔瘟的概率依然存在。疫病復雜多發的現狀需要各地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密切監測兔病發生情況,早做預案,盡早控制疫病的流行。
3.6 積極應對產業風險,減緩對產業的沖擊
養殖業面臨的風險相對較多,包括市場風險、自然風險。在我國兔產業規模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政府應全面研究兔產業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保險政策,通過建立產業發展基金、大災救濟和保險等政策,減緩大中型兔場(企業)由于資金鏈斷裂、市場銷路不暢等風險帶來的損失。另外,政府還要加強市場和產業監測預警,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
3.7 企業積極采取節本增效措施,提高企業競爭力
2020年玉米和大豆等飼料原料價格都有較大幅度上漲,2021年預計會有一定回落,但玉米的總體供給面并不寬松,未來草粉價格也不會太低,為此,需要養殖場(戶)科學養殖,節本增效。對于中小規模農戶,積極開辟飼草資源,對于大中型養殖企業適度推進機械化智能化,降低人工成本,推進標準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