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藏兔養殖:“蹦”出來的新希望
青藏高原的深秋已經有了冬天的感覺。家住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巴藏溝回族鄉的星顯勝像往常一樣,還沒顧得上洗漱,就趕緊到養殖藏兔的大棚里。
雖然外面冷風習習,但養殖大棚里溫暖如春。幾百只藏兔也在籠子里窸窸窣窣地“起床”了。“天氣冷了,就怕把它們凍著餓著,所以每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來量溫度、準備飼草。”星顯勝說。
星顯勝是巴藏溝鄉下星家村原村黨支部書記,現在他每天都和村民們在藏兔養殖大棚里照料這些致富的“小精靈”。
“以前春耕秋收,大家只忙活著種田收地,一年到頭來收入不高,致富難,如今開始養殖這些藏兔,看它們蹦蹦跳跳的,心情也好,收入也能增長不少,覺得村里找到了致富的路子,踏上了致富的步子,高興著呢。”每每談起藏兔養殖,星顯勝的笑意順著眼角的皺紋蕩漾開來。
2020年以前,下星家村村集體經濟一直不見起色,村里大部分群眾都是靠著傳統的農作物種植增收,村民收入不穩,生活水平也一直提不上去。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次偶然的機會,聽說區上有個藏兔養殖的扶貧項目準備在平安落地,正在選擇項目實施地點,這讓當時還是主管扶貧工作的巴藏溝鄉鄉長馬生彪有了想法。但符不符合藏兔養殖條件,項目能否帶來收益,群眾能否接受藏兔養殖技術等問題都要全面了解。
藏兔養殖特點、特色優勢、養殖需求、銷售渠道和模式……馬生彪與項目負責人取得聯系全面了解。在得知西寧市湟源縣有個規模較大、經驗豐富的藏兔養殖基地后,馬生彪當即組織原村“兩委”成員到湟源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學習。聽完湟源藏兔養殖長負責人的講解和耐心答疑,村“兩委”對下星家村實施藏兔養殖項目給予了認同和支持。
星顯勝回憶說:“從湟源回來的第二天一大早,馬鄉長就叫我一起到村里規劃兔舍的修建,他的積極和熱情感染了我。”在多番考察調研后,藏兔養殖項目終于在下星家落地了。
村婦聯主席祁秀玲是主動申請藏兔養殖的第一人:“剛開始我不太看好藏兔養殖,但在經常去兔舍的過程中發現藏兔養殖并不是很難,養好了還能帶來一筆收入,我就養了兩只。最近,我的兔子都繁殖了十只了,出欄后最少能收入800余元。下一步我要發揮婦聯主席的作用,帶動左鄰右舍的婦女一起參與到藏兔養殖中來,慢慢把村里的藏兔養殖帶上規模化。”
“項目總投資48.5萬元,從四川引進兔種500只,購置兔籠184套,建成180平方米的兔舍,項目建成后,村‘兩委’成員動員困難戶到兔舍就業,現在有十幾個困難戶到兔舍上班了。”馬生彪說。
黨員星顯乾生活條件不太好,但他已經在兔舍上班一年多了,作為藏兔養殖的“第一責任人”,他現在已經成了熟練掌握養兔技術的“能人”。
“因為身體殘疾,打不上工,家里情況不好,村‘兩委’鼓勵我學習養兔技術,在我的照料下,兔子已經繁殖了80窩,近500只,我很有成就感,每月我有1500元的工資,讓我的腰桿挺起來了,我是黨員,要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出力,掌握了養兔技術,我相信日子會越過越好。”星顯乾信心滿滿。
項目建成,藏兔即將出欄,村里將藏兔以每只50至1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給周邊的餐館、酒店等,不僅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也能吸引和帶動不少貧困戶就業增收。
“現代化養殖技術在藏兔養殖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后續,鄉黨委政府將在培養技術人才上持續發力,多培養返鄉創業大學生,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人,將他們培養成養殖能手,吸引更多人參與到藏兔養殖產業中來,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讓蹦蹦跳跳的藏兔蹦出村里致富的新希望。”馬生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