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曉飛“:兔”破貧困枷鎖 “蹦”向幸福生活
“一窩,兩窩,三窩……看起來有幾十窩了,每一窩有七八只小兔子,這里繁育技術做得好,管理得更好!”11月20日,在陜西省旬邑縣職田鎮景家村惠福農肉兔養殖專業合作社,前來開展技術服務的陜西省家兔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任戰軍,一邊仔細地看著兔欄的兔子,一邊贊美地說。
體系崗位專家郝敏智看到剛出生的小兔子有點冷,飛快地抓起一把柔細的草絲,邊往兔欄里放,邊告訴景曉飛,要注意保暖,不能讓剛出生的小生命受凍。
聽到專家對自己管理技術的肯定,景曉飛開心地笑了。他說:“合作社現存欄近2000只兔子,年產值近40萬元,凈利潤約6萬元,這幾年不但自己脫了貧,還帶動了其他人脫貧,而且還是省級脫貧先進個人,也是全縣致富帶著人!”
艱難就業,四處漂泊
1982年出生的景曉飛,是旬邑縣職田鎮景家村人,他從小家境貧寒,備受身體殘疾帶來的痛苦和煎熬。長大后的他,上了一所民辦服裝學院,2003年的7月,景曉飛從服裝學院畢業后,被分配到了北京一家服裝廠工作。但由于所學專業不對口,于是他辭職了。
2004年的5月份,他離開了北京決心去福建廈門闖一闖,但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他沒有找到滿意的崗位,最終只能在一些小型服裝加工廠工作。殘酷的現實并沒有使他心灰意冷,四處的碰壁并沒有挫敗他的意志,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他依然想要靠雙手奮斗出幸福,想要靠自己努力減輕家里負擔,認為別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而且還要比別人干的好,于是萌生了回家創業的想法。
毅然返鄉,養兔創業
2016年,景曉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決定要創業。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想方設法,找朋友,托親戚,籌集資金4萬余元,辦起了肉兔養殖場,開始了簡單卻艱辛的創業之路。
他只身跑到千里之外的山東考察學習,向當地技術人員請教兔籠制作、防疫、配種等各種養殖技術,先購買了20只種兔,自己摸索著繁殖、養殖,可是由于技術原因,種兔死傷過半。
后來,旬邑縣黨史研究室駐村干部了解到他的現狀后,協調村里為他爭取到精準扶貧資金5000元,并幫助聯系購買了飼料機,成功配置了混合飼料。解決了瓶頸問題,養殖場兔子規模一下子達到了300多只,當年產生效益2萬元。
在幫扶單位旬邑縣黨史研究室的支持下,他開始了嘗試“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通過日常技術指導、聯系銷售市場、集中配置飼料等多方面的支持,帶動景家村貧困群眾發展肉兔養殖產業,打造景家村肉兔養殖基地。
目前,景家村已經有6戶貧困群眾從事肉兔養殖產業。從一個人的創業,到村里發展成一個產業;從一個人致富脫貧,到整個村摘下貧窮帽子,景曉飛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