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國外品種壟斷 皖南黃兔“大顯身手”
在2021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認定的七個國家級畜禽新品種中,安徽省石臺縣皖南黃兔名列其中,這是我國第一個利用地方資源成功培育的肉兔品種。皖南黃兔究竟是如何繁育成功的?養殖門檻高不高?市場效益好不好?記者就此采訪了養殖企業和專家等。
01子承父業培育皖南黃兔
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臺縣橫渡鎮璉溪村的義華農牧公司是皖南黃兔的研發基地。春節期間,基地負責人汪勇也沒閑著,每天要照顧養殖場里數萬只皖南黃兔。“場里現有5000多只皖南黃兔良種,不要小瞧它們,它們每一只都帶有電子編號,與出生系譜、生長性能、營養配方、基因來源信息一一對應上。經過一代又一代試驗,才將它們培育成抗熱性強、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的肉兔新品種。”
汪勇畢業于安徽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原本在合肥有著穩定工作的他,于2008年10月毅然辭職返鄉創業。汪勇的父親汪善義是一位有著數十年養兔經驗的“老把式”,回到老家的汪勇就幫著父親打理自家經營的靈芝兔養殖場。“石臺地處皖南山區腹地,山多地少,野生牧草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適合發展兔類養殖業。”
經過幾年的實踐,汪勇體會到父親過去家庭作坊式的小農生產已不適應市場需求,他把重心放在了選育皖南黃兔這一新品種上,2014年他創辦了養殖公司,2017年又成立了石臺縣義華兔業協會,全面開展皖南黃兔品種選育和配套技術研究。通過產學研合作,引進省農科院專家團隊共同開展項目研發,選育出生長速度適中、肉品質好、抗逆性強等綜合性能優越的有色黃毛兔,經育種團隊反復討論,最終定名為皖南黃兔。該品種2021年10月通過國家審定,2021年12月取得新品種證書。
02打破國外肉兔品種壟斷
說起養兔產業,汪勇向記者介紹,兔子不與人爭糧、不與牛羊爭草,是節糧環保型草食家畜,曾經在新疆、貴州、河北、山西等全國多個省市的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畜牧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方向。養兔環保壓力小,對周邊環境污染少,且兔糞經過無害化處理后可作為優質有機肥,為綠色農業種植提供良好肥源。
汪勇為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資金來培育新品種呢?他告訴記者,多年來,我國肉兔種源絕大部分為比利時肉兔、新西蘭白兔、伊拉、伊普呂等國外品種和配套系,這些種兔的價格非常高,每只在800歐元左右,一般的農戶根本沒能力去大規模養殖。我國肉兔產業受到西歐和美國等強國的品種“源頭”嚴重制約。如果不改變這一現狀,我國的肉兔養殖產業很難做大做強。
汪勇在專家團隊的幫助下,在石臺縣科技經濟信息化局相關項目資金的支持下,利用福建黃兔繁殖力強、適應性強、肉質優良等特性,導入引進新西蘭白兔早期生長速度快、產肉性能好的優良基因,有效解決了地方肉兔遺傳資源生長速度慢、經濟效益低下的突出問題,滿足了優質兔肉的市場需求。“培育出來的皖南黃兔種兔價格大大降低,一組種兔一公三母價格才1200元左右,大部分養殖戶都可購買養殖。”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團隊負責人說,皖南黃兔新品種的育成,豐富了我國家兔遺傳資源,突破了國外品種“卡脖子”問題,在實現肉兔良種國產化和打好種業“翻身仗”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03養殖效益可觀適合全省推廣
好品種也要有好的效益,才能推廣。那么皖南黃兔的養殖效益如何呢?汪勇為記者算了一筆賬,每只母兔年出欄商品兔38只,每只商品兔是72元,每只母兔每年提供的商品兔價值就是2736元,而每年的飼料成本是200元,其余成本大概100元,所以利潤是相當可觀的。“一個300多平米的圈舍可以養殖2000只皖南黃兔,適合農村留守老人婦女養殖,勞動力投入不是很大。”
經過幾年的發展,汪勇在石臺縣、宿松縣、績溪縣、黟縣等地都建立了種兔基地,目前存欄優質種兔5000多只,年出欄商品兔近10萬只。“雖然名稱叫皖南黃兔,經過我們試驗,它可以在我省南北各地飼養。”汪勇告訴記者,今年將在阜陽、亳州等地開展大規模養殖,配合皖南黃兔新品種研發的加工產業化設施也在安裝,接下來還將繼續開展技術培訓,完善山區生態肉兔養殖技術標準,讓皖南黃兔在鄉村振興中“大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