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濰坊:“茶香兔”跳出綠色發展“新路子”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如何破解傳統養殖的“污染難題”,讓閑置資源煥發新生機,山東省濰坊市峽山區鄭公街道山甫社區用一場生動的實踐,給出了獨具特色的答案。
“轄區內大量閑置的養殖房與傳統養豬產業帶來的污染問題,曾是社區發展的‘老大難’。一邊是資源閑置浪費,一邊是傳統養殖模式與生態環保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破局是個大難題。”山甫社區黨委書記曹振宇介紹道。面對如此難題,山甫社區主動作為,組織各村村干部反復開會定調子、找路子,最終,通過精準調研與科學規劃,將目光投向了綠色轉型與特色產業發展的結合點,通過盤活閑置養殖廠房,引進“茶香兔”特色有機養殖產業開展試點。這一舉措,不僅讓沉睡的資源“活”了起來,更以“有機”為核心,緊扣綠色發展理念,從源頭上規避了傳統養殖的污染問題。
“茶香兔”采取半散養模式,以青草喂飼為主,并輔以天然香料,所產兔肉自帶特殊清香,因此得名“茶香兔”。養殖依托特色環境與科學方法,既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又契合了當下消費者對健康、生態食品的需求,為產業發展注入了持久活力。“目前,山甫社區盤活5畝閑置廠房,現有50只“茶香兔”種兔,后續日常存欄量將維持在800只左右,兔子糞便被稱為‘望月砂’,既可以做肥料,也是一種中藥材,供不應求。后續將推廣到轄區各村,帶動村集體和群眾增收。”山甫社區黨委書記曹振宇介紹道。如今,走進山甫社區,閑置廠房變身特色養殖基地,昔日的環境痛點成為今日的發展亮點,“茶香兔”正帶著生態的清香與致富的希望,為山甫社區的鄉村振興畫卷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從解決傳統養殖的“大氣味”難題,到探索出“生態效益+經濟效益”雙贏的特色發展之路,山甫社區的實踐生動詮釋了鄉村振興的綠色內涵。下步,山甫社區將繼續以創新的智慧與實干的精神,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最動人的底色,讓特色產業成為百姓增收最堅實的支撐。(本文有刪節)
編輯:岳含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