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飼養管理技術
飼養管理技術
(一) 飼養管理:鵪鶉飼料可分植物性和動物性兩大類。植物性飼料包括:玉米、小麥、碎米、米糠、麥鼓、花生餅、大豆餅清萊等。動物性飼料有魚粉、無機鹽等。
飼料的配合應注意以下幾點:
根據鵪鶉不同的生長期配合飼料。據北京市種鶴場經驗。1~35日齡其飼料配方為:豆餅25%、魚粉15%、鼓皮4.5%、骨粉l.5%成熟鵪鶉飼料配方為:玉米55.5%、豆餅22%、魚粉14%、骨粉2%、槐樹粉6.5%。
飼料多樣性。動物植物飼料適當搭配,要保持飼料的相對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鵪鶉對飼料變化敏感性強。自喂養方法應干濕結合,每次配合飼料不能使用過長,以免變質,影響鵪鶉生長發育或中毒死亡。
家庭養鵪鶉或專業養鶉,都要有一定的鵪鶉舍,它的形式和結構各異,既要經濟實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又要符合鵪鶉的生長發育繁殖需要。鶉舍可按飼養量分為小型、中型、大型三種。小型告能養。500--800只,適于家庭飼養,正面寬3.6米、長1.8米,前面高2.4米、后面高2.1米。舍內隔為大小兩間,大間寬2.7米,長1.8米,作飼養室,剩下小間作存放工具及飼料用。舍頂可用鋅鐵皮。石棉瓦或瓦片蓋成,開有兩個排氣孔,舍四周設有窗戶,可將四個六層飼養籠放入鶉舍內飼養。中型舍可養1,000~3,000只,適于農村專業戶,正面寬5.4米、長3.6米,用6.6平方米飼料房,13.2平方米作飼養室,室內設有工作室、育肥室、育雛室、種鶉室、孵化室,均有窗戶和排氣孔。大型養鶉場一般飼養5,000只以上。其結構與中型舍相似,但面積較大。
(二)繁殖。要選擇優質抗病力強的鵪鶉留種,母鵪鶉應挑選腹腔容積大、產蛋力強,公鶉應選體型較大、爪必須完全伸開、有利交配繁殖的留種。雄雌比例應為1:2或3,種蛋應選顏色鮮艷、斑點明顯、大小中等,這樣的蛋孵化率高。家養鵪鶉已失去孵蛋的習性,因此孵化鵪鶉時采取兩種形式。
?、僮匀环趸@媚鸽u孵鵪鶉蛋,但每次只能孵7~8個蛋。
②采用母雞孵蛋,要挑選體型適中的母雞,使其孵化20~30個蛋,幼鶉出殼后要立即取走,這樣可連續孵3~4窩。
?、廴斯し趸?。種類多,有缸孵法、桶孵法、平箱或立箱孵化法等。桶孵法是將桶四周用紙糊幾層,將炒熱的稻谷裝入麻袋內,作為熱源,紹蛋也用麻袋裝好,一層韻蛋一層稻谷,放入桶內,孵卵管理人員必須嚴格掌握孵化規律,才能獲得高孵化率。平箱孵化法,一般適合中小養鶉場,構造簡單,容易制造和操作,箱高157厘米,長96厘米,寬80厘米,用5X5厘米木方做四周的支架,四周及門用兩層纖維板,中間夾有玻璃纖維,起保溫作用。平箱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孵蛋室,下層為熱源室,兩層之間用0.3厘米厚鐵板隔開,熱源室留一火門,用木炭、煤油或500W電爐供熱。在孵化室內放有溫度計和放蛋筐及翻蛋架,孵化室應保持20~24℃,相對溫度60~65%,以利提高孵化率。孵蛋第三天后,每天翻蛋兩次,每次涼蛋幾分鐘,孵到11天后,進行驗蛋,蛋是紅色或黑色,光線不能透過,則是正常發育蛋。孵到15天后,將蛋放入雛蛋盤,一般經過17天孵化,受精蛋就發育成雛鶉,雛鶉出殼1~2小時絨毛已于,取出放入育雛室飼養。
最近,國內外多采用自制電孵器,其外殼和平箱孵化器,結構進行了改進,熱源采用電源,用電爐絲加熱,用電子繼電器連接電接點溫度計,自動控制溫度,自制電孵器操作方便,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