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軍:當前中國鴿業市場困境及未來發展道路的思考

河南天成鴿業有限公司 楊明軍
上世紀90年代以后,市場多元化消費逐漸增長,消費者健康理念和飲食結構逐漸改變,開始趨向更高層次的消費品。肉鴿以綠色、優質、健康等特點進入民眾視野,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一鴿勝九雞”的養生理念更是深入人心。自此,肉鴿產業開始異軍突起,迎來大發展,肉鴿養殖業成為畜牧業中的一個特色產業和當地的農業支柱產業。
自2017年以來,各地新上馬養鴿企業較多,新疆、廣西新建鴿場量也比較大,特別是國家扶貧政策扶持了一批養鴿基地,而使國內鴿業處于一個種鴿擴繁階段。但是商品乳鴿市場并未隨之開發,仍是以餐飲市場拉動消費為主,依賴性極強。2020年新冠疫情突發,餐飲市場受到沉重打擊,很多關門歇業,連鎖反應下乳鴿消費遭受嚴重遏制,國內鴿企紛紛自保,一部分是自行留養做種,另一部分是宰殺冷藏。在此影響下,是種鴿存欄量和商品乳鴿庫存量進一步擴大。時至今日,市場仍待復蘇,但受疫情影響的連鎖反應仍然存在,并持續影響國內鴿業,又因資金短缺經營失敗,技術落后產能低下,對前景無望退出養鴿行業等因素,產鴿開始大量轉入商品市場,加之大量庫存商品乳鴿同樣亟待流入市場,所以造成階段性的乳鴿銷售困難。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給中國畜牧養殖業帶來了重大打擊,肉鴿市場也不容樂觀,整體低迷。后期隨著成本上漲,各大肉鴿養殖企業出現了盈利能力弱,甚至虧損的情況。一時間,“養鴿悲觀論”甚是盛行,那么中國肉鴿市場前景真的渺茫了嗎?筆者認為,2020年肉鴿市場表現低迷,一方面是近年來超高利潤拉動存欄上升;另一方面是疫情期間的銷售受阻,企業被迫留存。但就目前而言,國內肉鴿市場所表現出來的飽和僅僅是局部飽和,絕對不是產業過剩,市場還遠遠沒有開發出應有的消費能力,肉鴿業的發展空間很大,仍然屬于朝陽產業。
肉鴿行業雖然前景廣闊,但依舊面臨著產品缺乏有效的營銷模式、品牌效應不足、管理方式落后、科技基礎薄弱等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鴿業的轉型發展迫在眉睫。“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國肉鴿養殖業的道路究竟該怎么走?筆者認為,未來中國鴿業的發展應該從以下方面進行完善提高。
一、優化產業結構,助推中國鴿業“國際出彩”
隨著“十四五規劃”的落地實施,國家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傳統鴿業養殖粗放的發展模式已與當前經濟社會環境不符,必須進行優化升級。制度主義經濟學者認為:觀念也是生產力,改變傳統觀念,才能獲得長足發展。
一是打造規?;潣I產業集群。中國肉鴿行業到今天有了一定的發展規模,但行業整體依舊處于“小規模,大群體”階段,養殖企業各自為戰,相互競爭,內耗情況嚴重。面對如今嚴峻的經濟形勢,企業間“抱團取暖”是應對局勢的首選策略,中國鴿業應該加強聯合,打造集群產業鏈,共同開發市場,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提升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二是發展循環農業,深化三產融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根本方向和重要標志。未來,中國鴿業應該積極探索綠色高效發展模式,引入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走出一條獨具鴿業特色一二三產融合互動的發展道路。天成鴿業多年來也在積極尋找可持續發展之路,依托建設“天成鴿業科技產業園”,將“綠色、生產、加工、科技、文化、旅游、服務”融為一體,實現綠色飼糧種植、種鴿繁育、商品乳鴿生產、屠宰深加工等多位一體的肉鴿生態循環全產業鏈布局。
三是推行“六化”管理發展模式。近年來,肉鴿存欄數量呈現逆勢快速增長,顯示出肉鴿業在新經濟形式下的內在發展活力。但目前鴿業標準化規模生產水平與其它家禽相比差距較大,肉鴿市場品種質量參差不齊,已嚴重影響行業整體口碑。同時,以科學方式飼養的綠色健康肉鴿產品已成為市場主流,所以推行“人員專業化”、“品種標準化”、“營養標準化”、“疫病防控標準化”、“設備標準化”、“管理標準化”的“六化”管理模式是肉鴿行業現代化發展的必行之路,只有實施生產標準化才能獲得最佳經營秩序和經濟效益。
二、深挖品牌內涵,擦亮中國鴿業“金字招牌”
品牌是企業的靈魂,更是市場競爭中最有力的武器,中國鴿業一直面臨缺少品牌包裝的窘境。未來,中國鴿業要激發品牌活力,塑造“中國肉鴿高端品牌”,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第一,文化賦能,植入綠色健康品牌內涵。鴿子的歷史素來悠久,在廣東沿海地帶有“無鴿不成宴”的美稱,國家農業部也把肉鴿作為重點推廣的特種禽類。中國肉鴿行業需要對肉鴿重新定位,重點宣傳肉鴿補腎、益氣、養血、美容的功效,讓肉鴿是功能性健康(調理)食品的理念深入人心,讓民眾重新認識肉鴿的健康價值與文化內涵。目前,河南天成鴿業也在探索文化與鴿子有效結合的方式,籌備建設鴿文化館,通過持續不斷地宣傳灌輸,將文化力轉化為產品購買力。
第二,科研創新,積淀行業品牌競爭力。科技環節薄弱是中國鴿業面臨的通性問題,我國肉鴿品種資源匱乏的現狀,必須依托強大的科研技術才能改善。增加科研投入,讓更多科研院所和科教人才進入肉鴿產業,才能推動肉鴿養殖水平的整體提升。
第三,品質保證,打造行業良好品牌認知度。一方面,中國鴿業在拓寬不同渠道銷售肉鴿的同時,要調整好種鴿存欄量,同時提倡無抗健康養殖,提高肉鴿品質;另一方面,應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根植鄉村壯大地方經濟,助推鄉村振興,參與扶貧攻堅,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社會口碑,為今后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好準備。
三、強化營銷創新,打造中國鴿業“輝煌未來”
中國肉鴿產品缺乏有效的營銷模式,西方一位經濟學家說過“市場就是勝利與失敗交錯,淚水與笑聲混雜”。未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中國鴿業應該改變觀念,積極引導肉鴿消費市場,特別是要轉變90后、00后年輕一代對鴿子的觀念,在市場開拓方面下功夫,讓鴿子進入大眾化消費。
一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持續推進。中國肉鴿產量在國際的份額僅為50%,中國鴿業應該立足長遠,布局國際。東南亞地區居民喜食鴿肉、鴿蛋,這些國家鴿業正在起步階段,在良種繁育、養殖技術、商業模式、產品加工等方面與我國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中國鴿業應該加入“一帶一路”進程,在“一帶一路”倡議中搭建新的產業合作平臺;
二是實現養殖業“互聯網+”營銷模式。線上,利用朋友圈、微信群,開拓小區市場,開展社區營銷;同時嘗試通過網紅直播帶貨、電商平臺,開拓線上市場。線下,一方面利用生鮮門店、酒店直銷,開拓直營模式;另一方面選育優良品種,添加自動化生產設備,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三是延伸產業鏈增大市場潛力。肉鴿產業營銷的盤子做多大,行業的規模就有可能做多大。目前,市場上以肉鴿為主的餐飲店和市場超市不多,肉鴿新產品的開發跟不上市場的需求。未來,把肉鴿向深加工食品方向開發,拓展市場容量,是中國鴿業從業者必須考慮的關鍵要素。
實干托起夢想,奮斗成就未來。中國鴿業雖然經歷了低谷,但我們看到它的未來依舊光明,在全國養鴿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鴿業品牌必將在國際上煥發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