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皮產業拓寬農民“錢途”(圖文)
文登是全國最大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目前,年產毛皮800多萬張,總收入突破20億元,“文登水貂”也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文登已經成為中國毛皮產業發展示范市和中國裘皮產業基地。近年來,隨著水貂養殖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僅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還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農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為做大做強皮草產業,文登市先后舉辦了兩屆國際皮草博覽會、四屆皮草模特大賽,叫響了"中國裘皮產業基地"品牌。圖為第四屆皮草模特大賽現場。
文登是全國最大的特種毛皮動物養殖基地,目前,年產毛皮800多萬張,總收入突破20億元,"文登水貂"也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文登已經成為中國毛皮產業發展示范市和中國裘皮產業基地。近年來,隨著水貂養殖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不僅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還帶動了相關配套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農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
毛皮動物養殖戶達8600多家
7月份是今年新生水貂的主要生長期,文登米山鎮東古場村養殖戶李建波在貂場里格外忙碌。他通過仔細觀察水貂的生長情況,對貂食的用料、用藥和添加劑等的用量進行調控,連續多年的好"收成"讓李建波干勁兒十足。
"去年每張公貂皮價格在430元左右,母貂皮也達到240元,價格都不錯,所以去年年底我又新上了近200只種貂,今年產仔量也挺好,每窩平均5只,我準備今年底再把貂舍和貂籠都翻新一下,把種貂增加到500只。"李建波說。
李建波是文登眾多靠養殖水貂發家致富的農民之一。如今,文登各大型養殖場同樣在不斷擴大水貂養殖規模。慶順特種動物養殖場負責人譚強遠告訴記者,他們養殖場位于澤庫鎮花島村的養殖場用地已經飽和,9000只種貂的存欄量難以擴容,為此,他們在該鎮港南村再建一處養殖場,新上種貂6000多只。
據介紹,近年來,文登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引導群眾大力發展特種毛皮動物規模飼養和標準化生產,并積極引進一批加工、銷售龍頭企業,使特種毛皮動物養殖產業連接二三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規模迅速膨脹,極大地增強了養殖戶的信心,水貂養殖規模大幅增加。目前,文登市毛皮動物養殖業戶已經發展到8600多家。
為配套企業帶來商機
水貂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給相關配套產業帶來了商機。澤庫鎮南臺村侯世華幾年前建起了貂籠貂舍加工廠,水貂養殖的持續升溫給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加工業務。
侯世華說,從去年底開始,定制貂籠貂舍的訂單就沒斷過,與去年同期相比,能增加二三成。
水貂養殖還帶動了肉制品冷藏業的發展。澤庫鎮澤庫村的金源冷藏廠不僅承擔著全村100多個養殖戶的貂食供應,還為周邊五六個村的養殖戶供貨。
據統計,僅澤庫鎮就有貂籠貂舍加工廠和冷藏廠80多家,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特色產業。此外,天威皮草、天智皮毛、奧吉麗斯貂業等貂皮加工龍頭企業的引進,也進一步拓寬了水貂養殖的銷售渠道。在天智皮毛制品有限公司,技術工人們將養殖戶送來的貂皮硝染后,根據不同部位裁成細條拼接縫制成華貴大氣的貂皮服裝。僅此一項,年可間接為水貂養殖戶增加收入6000多萬元。
提供就業崗位4萬多個
文登水貂養殖業的發展為當地農村群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村民就近務工增收。
澤庫鎮寨前村水貂養殖場工人耿廷順說,自己每天上、下午各喂一次貂食,總共不超過40分鐘時間,一年收入3萬多塊錢,家里的農活還不耽誤。
侯世華的貂籠貂舍加工廠因為訂單不斷增加,工人由2011年的5個人增加到20多人。該加工廠工人慈國良告訴記者,像自己這樣60多歲的,一天能弄10來個貂籠子,能掙140-150塊錢。
目前,像文登新峰毛皮動物養殖公司、威海惠豐珍貴毛皮動物繁育基地、慶順特種動物養殖公司這樣的年出欄萬只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已經達到300多家,加上規模化的貂籠加工企業和冷藏廠,使4萬多名閑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