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蝗蟲圓了老農致富夢(圖文)
【導語·中國特種養殖網】黃發看到養殖蝗蟲商機,請來老楊從山東引進的“東亞飛蝗”,現在,老楊管理的兩個800平方米的大棚,有近300萬只蝗蟲,而今年的投資就遠遠小于去年了。黃發和老楊估計,今年的蝗蟲收益可達到10萬元以上。

老楊在大棚里小心翼翼地怕踩到蝗蟲
人類吃蝗蟲的歷史很悠久,但地域性很強,在大多地方,蝗蟲還是與人爭食的害蟲。直到蝗蟲成為了更多人的美食,被稱之為“旱蝦”“飛蝦”,有人從中看到了商機。
看到這個商機的是黑龍江人黃發,他在通化金廠鎮辦了個農場,受朋友啟發,準備養殖蝗蟲,便請來58歲的發小楊慶忠當經理。“我當是種啥養啥,真沒想到是種草養蝗蟲。”老楊說,他種地這些年,一直與蝗蟲“作戰”,沒想到要養殖蝗蟲。
老楊說,為了養好蝗蟲,黃發特意帶他去山東考察。現在,黃河流域養殖蝗蟲很普遍,尤其是山東,各地的高中低檔餐廳,很多都把蝗蟲列入菜譜,其中一道“油炸飛蝦”名氣很大,2元一串的烤蝗蟲也很受歡迎,泰安早市上,就有賣活體蝗蟲的。
“遼寧省也有養殖蝗蟲的,但沒發現吉林省有養殖的。”老楊說,通化燒烤一條街上,烤、炸蝗蟲的很多,說明蝗蟲很有市場。
老楊養的蝗蟲是從山東引進的“東亞飛蝗”,第一批種蟲90萬,農場里蓋了3個塑料大棚,投資10萬元。這種蝗蟲是南北雜交,個兒大肉肥,而且適應南北方的氣候。蝗蟲的生命周期只有70天,看到有自然死亡的,老楊還養了幾只雞,沒想到,每天吃幾只蝗蟲的雞,產的蛋色澤味道都超過普通雞。農場就將蝗蟲和養雞結合起來,蝗蟲的糞沙還能種菜,一舉三得。
“養蝗蟲最省心的就是它們沒有疾病。”老楊說,雖然也有折損,但都是外力的原因以及自然死亡。死亡率在3%以下,而且可以預防。
去年6月,老楊開始養蝗蟲,到10月份,養殖場算了一筆賬,刨除各種投資,凈剩5萬元。更重要的是,10月份,最后一批蟲卵在土下,只要大棚能保證一定的溫度,不凍壞,第二年還能完全利用起來。今年養殖的蝗蟲就都是去年的蟲卵。現在,老楊管理的兩個800平方米的大棚,有近300萬只蝗蟲,而今年的投資就遠遠小于去年了。黃發和老楊估計,今年的蝗蟲收益可達到10萬元以上。
活體蝗蟲,一公斤有800只~1000只,批發價100元,零售價120元,速凍的價格稍微低一些。蝗蟲不光能油炸燒烤,還可以磨成粉做豆腐,而蝗蟲本身也是一種中藥。黃發說,他辦這個養殖,也是為了致富,并帶動別人致富,現在,養殖山莊附近已經有農戶上門來咨詢了。黃發說,如果有農戶想要養,可以和他們合作,他們可以提供種蟲,還可以提供免費的技術支持,各種經驗也免費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