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誤闖野豬窩 捉回6只野豬仔(圖文)

“老馮誤闖野豬窩,一下子捉到6個豬仔”,連日來,保康縣馬良鎮水斗村三組村民馮東安,成了鄉村的熱點人物,一些商販慕名找上門,想買他的野豬仔。“我家的野豬是正宗的一代種,不管你出多少錢,我都不賣。”4月5日,54歲的馮東安接到一位宜昌老板的電話,根本不讓對方有討價還價的余地。據老馮介紹,前兩天,一些小販上門,把價錢喊到了一千元一頭,可想到現在野豬肉俏銷,正好利用這幾個豬仔辦個養殖場,所以他決定把野豬仔留下來當豬種搞繁育。
巡山誤闖野豬窩,用褲子兜回豬仔
3月23日是個大晴天。因臨近清明,上墳的人多,馮東安叫上兒子馮濤,到自家的責任山上去巡山。路上碰到同村村民王宗直,于是3人結伴同行。
走到小地名叫大洼的半山腰,馮東安看到一只大野豬帶著一只小豬仔,從迎面的崖洞里走出來,哼哼唧唧穿林而過。60多歲的王宗直過去是一個獵戶,他說,最近十多年,還沒在水斗村看見過野豬。3人斷定這是遷徙路過此地的野豬。
在山里,有“一豬二熊三老虎”的說法,野豬一旦出現,一般成群,所以非常危險。等一大一小兩只野豬走遠,3人決定摸進崖洞看一看。
洞里,一個簸籮大的窩由十多層樹枝支撐,立在崖洞一側,高約1米。3人探著身子正準備瞧個究竟,只見窩里一下子竄出6只帶條形花紋的小野豬,它們雖然只有小狗大小,但奔跑起來十分迅猛。3人費了很大的勁兒才將6只小野豬圍在崖洞一角。“沒有麻袋,我們就把長褲脫下來,把褲角扎起來裝野豬仔。”馮東安說。
3人剛把6只野豬仔裝進褲管,外面大野豬的吼叫聲就由遠及近傳來,嚇得3人兜起野豬拔腿就跑。
幾只豬仔一個多星期吃了4袋奶粉
回到家里,3人倒出褲管里的小野豬,才發現小野豬的臍帶還沒有脫離,牙齒還沒有長出。
在山里,沒有人養過小野豬,6只小野豬在馮東安家不吃不喝,急壞了馮家人。馮東安的妻子陳仕菊只好找來注射器,將化好的奶粉注進小豬的嘴里,幫助其進食。剛開始,注進去的牛奶大多數被豬仔吐出來,每注一次牛奶要花費1個多小時。“雖然我們百般呵護,仍然有兩頭豬仔在飼養第三天夭折了。”陳仕菊遺憾地說。
自從家里有了豬仔,白天還好一些,到了晚上,野豬仔們便哼哼唧唧叫個不停,讓全家人不得安寧。山里晝夜溫差大,到了晚上只有5度左右的氣溫,為了保暖,馮東安將幸存的4只野豬仔喂養在自家的溫室火籠里。“一個多星期后,小豬仔會吃牛奶了,現在一斤牛奶只能管3天,平均每1小時要喂1次牛奶,有時半夜還要喂,比喂嬰兒還麻煩。”據陳仕菊講,到現在豬仔已吃光了4袋奶粉。由于野豬牙齒又尖又長,喂奶時奶嘴經常被咬壞,有時1天要換3只奶嘴,有時小野豬還會咬到她的手指。
打算辦個野豬繁育場
馮東安捉到野豬的消息一傳開,村里便炸開了鍋。每天都有慕名來訪的人,有的看稀奇,有的想購買。“這幾年,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養殖野豬致富的故事,想起山里野豬成災,我就想搞野豬繁育,把山里的稀奇東西賣到城市里。”馮東安說,“這次捉的小野豬存活了2頭公的、2頭母的,現在繁育至少可以搞到第七代,一年一頭母豬能繁育三次,幾年下來,我這野豬繁育就能成為一個產業。”
為了實現搞野豬繁育的夢想,馮東安隔兩天就要到村里的門市部買奶粉,并且還用舊衣柜改裝了一個手推車,每晚將小野豬放在舊衣柜里,推到院子里轉轉。
據馮東安介紹,建豬圈的原材料已經準備好,天再熱一點兒,就將豬仔們從溫室火籠里轉出來進行養殖,“如果養成氣候,就讓兒子兒媳辭去工作,在家自己辦一個繁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