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返鄉創業養竹鼠致富
2009年2月21日,李勇的養殖場。
這天,李勇對養殖的竹鼠進行例行檢查時,意外地發現一只母竹鼠懷孕了。
李勇:這只鼠現在剛剛懷上,現在發現他有三個,直徑大概在10毫米左右。
別看李勇現在動作那么嫻熟,還能清楚地檢查出母鼠懷孕的數量,當初,他剛干上這行的時候,還被竹鼠鋒利的牙齒咬傷了手。
李勇:傷疤第二次上鏡頭了,是被咬過的?對啊,就是檢查竹鼠懷孕的時候,這樣從下面提起來以后,這樣一蕩,蕩到這地方,它一口就叼住了,叼住就不放了,然后它咬住以后,不放以后你不能硬拽,你越拽它咬得越緊,這樣會越疼,那么你被咬了以后,你就把它慢慢放下來,放下來以后,你對著它的鼻子吹口氣,或者你就用手指彈一下它的鼻子,它就放掉了。
竹鼠的牙長得很快,太長會造成無法吃東西而餓死。所以每隔一段時間,李勇就要檢查竹鼠牙齒的長度。
李勇:檢查牙齒是很重要的,剪牙是它的兩根牙齒不一樣長,你看像這個牙就是有一根長有一根短,如果像這種情況,我要對它進行修剪。
勞作了一天,李勇又坐到電腦前,每天為竹鼠寫博客成了他的必修課,博客里不僅記錄了養殖竹鼠的種種心得,也記載了各種酸甜苦辣。他的第一篇博客是從一個噩耗開始的。
字幕:100對竹鼠經過長途運輸回來以后,一卸車,一只只竹鼠尸體,從鐵籠里面拿出來。……噩耗才剛剛開始——摘自李勇的博客 2005年3月5日
2000年在廣東打工的李勇回家過春節,在與朋友閑聊中得知,竹鼠飼養成本低,市場需求量大,便萌發了辭職回家養殖竹鼠的念頭。在經過13次引種失敗后,2005年,李勇決定再從廣西引進200只竹鼠進行大規模養殖。
李勇:這200只拿回來就開始出現問題,拉稀呀,不吃食物呀,然后的話,沒過幾天開始出現死亡。
這200只竹鼠在運輸過程中大量死亡,剩下的竹鼠也都不吃不喝,焦急萬分的李勇急忙請獸醫來診治,可絲毫不見起色。到底竹鼠患上了什么怪病呢?看著竹鼠數量一天一天少下去,李勇陷入了莫名的恐慌之中,就在他覺得走投無路的時候,他聽說貴州大學動物科學院,做的細菌的分離和藥敏試驗,能查出病因,急忙帶著竹鼠找了過去。
貴州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博士生 程振濤:發現主要還是因為這個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的一個感染,然后我們就針對因為本地用的一些藥物,我們做了一個藥敏試驗,為他篩選了最敏感的藥物。
在貴州大學的幫助下,李勇終于治好了竹鼠的病,經過這件事,李勇覺得要想養好竹鼠,必須了解它的生活習性,從那以后,李勇每天都到山里一趟,觀察竹鼠在自然狀態下的生活習慣。
李勇:有的人用鋤頭去挖它的洞,結果人挖的速度還沒有它在里面打洞的速度快,所以小家伙還是挺機靈的,打洞速度超快,不過人工馴養以后呢,它慢慢的就沒有這么厲害的打洞了,你看這是人工養殖的,放到野外以后,它的動作就顯得沒有那么敏捷,這就是野生竹鼠跟家養竹鼠的一個最大的區別。
竹鼠又稱芒鼠、竹餾、竹根鼠等,生活在我國南方地區,竹鼠與老鼠有本質的區別,竹鼠屬于嚙齒目竹鼠科動物,以竹子、芒草等植物的根莖為主要食物,剛開始李勇都是從農戶手上收購竹子或者買些甘蔗喂養,但規模大了以后,飼料來源成了最大的難題。
李勇:養3只,5只的竹鼠,你隨便到山上去弄一小塊樹枝,或者一小根竹子來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你想要發展到1000只或者1萬只,這樣的規模你就需要大量的竹子,大量的這些粗飼料,你去哪里弄?
雖說山上的竹子、芒草等不用花錢,但要把這些材料弄回來,不僅破壞生態,而且人工費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飼料問題呢,李勇想到了玉米和米糠。
李勇:這個米糠任何鄉下農村都不會愁,它的量非常大,玉米的量也非常大,我只要有這兩樣東西,花花錢就可以買來了。
針對竹鼠腸道容易感染的問題,李勇還在飼料中加入自己研制的配方,增加飼料的香味和適口性,總結出一套的低成本、高效疾病預防的養殖技術。
李勇:我總結得很簡單,小米加步槍,玉米粉和糠。小雞的全價飼料,顆粒飼料一顆一顆的,像小米,我管它叫小米,那什么是槍呢,因為喂這個竹鼠的,有甘蔗,有竹子,都是一根一根很長的,你看這個像不像一把槍,所以小米加步槍,玉米粉和糠,就能把竹鼠喂好,就這么簡單。
字幕:5月底的某天,突然發現一只竹鼠死亡……以后,每天死亡一只。每只竹鼠身上都是牙印。——摘自李勇的博客 2005年5月25日
2005年5月的一天,李勇早上醒來,照例去養殖場查看,發現一只一直很健康的竹鼠離奇死在養殖池里。
李勇:第二天起來我媽說小勇又死一只,第三天又死一只,我每天早上7點鐘的時候,我已經成了自己的,我就成了鬧鐘了,一到7點鐘就醒了,拜托今天不要再死一只,結果再怎么拜托、祈禱都沒有用。
這種沒有任何征兆有規律的死亡現象,讓李勇束手無策。直到一個星期后,鄰居無意中說起一件事,才讓他找到殺害竹鼠的真正元兇。
鄰居高一峰:這個黃鼠狼它鉆進煤里面,它就從這個地方把頭伸出來,這個地方,往外伸,我就看到了,我說有黃鼠狼了。
李勇:它咬死了它應該吃啊,它應該把它叼走呀,我的鄰居就跟我說了,黃鼠狼是不吃肉的,黃鼠狼它是吃什么,它吃血。
李勇將信將疑,將竹鼠的尸體進行解剖,看看到底是不是黃鼠狼所為。
李勇的母親 龍昌萍:把它燙了以后才發現,它的身上全是牙印。
李勇:打開內臟一看,里面沒有一滴血,由此判斷,這就是黃鼠狼給我帶來的一個侵害。到后面呢,然后就想怎么防黃鼠狼了吧。
接下來的日子,李勇陷入了無休止的“人狼大戰”,他用紗窗給池子加上蓋子,可是第二天,竹鼠還是照樣死亡,看著這個方法防不住黃鼠狼,李勇便到市場上買了一些專抓老鼠的鐵夾子,請鄰居高大爺幫忙,按照黃鼠狼可能走的路線布下重重陷阱。
鄰居高一峰: 20幾個鐵錨一個個,圍著池子一圈都擺滿,它就是不踩,你沒辦法。
一次次的失利,不斷考驗著李勇的耐心和意志。也就在這時候,他每天通過文字、圖片、視頻全方位記錄養殖竹鼠故事的博客,漸漸被網友關注,不少網友紛紛為他的人狼大戰出謀劃策。
李勇:我給它誘餌它不吃,我那個池里面的鼠它去給我弄死掉了,怎么辦呢?最后有個網友給我出了一招,你去用漁網吧,于是我就去買了幾十丈漁網。
用了魚網以后,竹鼠再也沒出現死亡的現象,可是不久新問題又出現了,每天打掃養殖場投喂餌料,都得先把漁網揭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防住黃鼠狼呢?不少有經驗的網友們說黃鼠狼怕鵝,按照網友的說法,李勇試著在養殖場邊撒了一些鵝糞,果然見效。
字幕:我以為有錢也買不到的東西,在市場上出現肯定很搶手,可廣州的酒店、酒樓都不要,我的竹鼠賣到哪里去? ——摘自李勇的博客 2007年6月17日
2007年,李勇的養殖場由一個發展到三個,商品竹鼠也準備上市,他首先把目光瞄準了廣州市場,然而,現實的情況跟他想象的截然相反。
李勇:所有人說這個東西市場挺大,供不應求,吃在廣州,吃在廣州,結果廣州的酒店都不要,這個東西我要養出來我往哪里賣呢?
市場的冷淡讓李勇很困惑,原來以為很大的市場,卻不存在,上千只竹鼠馬上就要上市了,能賣到哪里去呢?他決定到當初引種的廣西考察,在廣西,他發現大飯店里依然沒有竹鼠,但到了一些農家樂和景區餐館轉了一圈后,李勇才知道自己先前對竹鼠市場的判斷是錯誤的。
李勇:鄉下的小店,農家樂,這才是它的銷售市場,原來是這樣,所以我信心又一次被提起來了,開始想賣不出去,原來方向不對。
李勇趕緊回到家,興沖沖地往當地的農家餐館送,可出乎意料的是,許多餐館都不感興趣。
李勇:第一個老板說不要,第二個老板說不要,哎呀這個東西在廣西賣的挺好的,為什么到貴州沒有人要呢?
就在李勇感覺到銷售無門的時候,一個陌生的年輕人找上門來,要求幫他銷售竹鼠,這讓李勇很奇怪,為什么自己辛苦上門推銷都沒人要,而這人卻主動上門來。他叫何剛,就是那位自己找來提出與李勇合作的人。
何剛:我在網上認識他的,本來原來我想養這個竹鼠的,現在已經開餐館了,我就和他聯系竹鼠的這個,我幫他銷吧。
2008年6月,何剛在花溪開了一家農家特色餐館,四處尋找食材時,正好在網上看到了李勇的博客,發現自己的餐館離李勇的養殖場很近,就找了過來。與李勇合作后,何剛的餐館生意比平時好了很多,很多顧客都是沖著這道菜來的。
消費者 雷毓超:平時不多,在這兒吃就要預定
記者:在這兒吃要預定?
消費者 雷毓超:要預定,在這兒吃,因為它量少。
消費者 雷燕華:只要能吃得到,肯定都愿意經常來吃,因為那個味確實可以。
從何剛那里,李勇終于知道了許多餐館對他的竹鼠不感興趣的原因。
李勇:人工養殖就必須具備野生動物養殖的這個許可證,你有了這個許可證以后,你才能對外進行銷售。
原來,竹鼠是國家保護動物,需要辦證才能經營。大酒店的經營范圍廣,很少愿意為了一道菜去辦證。而那些靠主打一道特色菜出名的小餐館,雖然對竹鼠很青睞,可又害怕李勇送上門的竹鼠是野生的,也不敢收。弄清楚原因后,李勇在養殖場里掛上了養殖證,特意邀請餐館老板和經銷商到養殖場考察。打消他們的顧慮
經銷商 龍國進:我們到這里來,就是要他的運輸證,他要給我們辦證,我們才能拉得出去,在路上才放心。
2009年春節過后,李勇的博客點擊率不斷攀升,找上門來購買竹鼠的人越來越多。
李勇:今年我已經總共接了將近500對的定單,到現在2月份接的定單,那后面還接的定單我不知道。廣州,廣西,湖南,云南,四川,重慶,都有人來,我這里都已經快成了接待室了。
現在,李勇成為當地農民工返創業的典型人物,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扶持。
貴州省惠水縣高鎮鎮長 孫玲:我們扶持李勇,就是希望他做好,然后把他作為一個示范,帶動我們周邊的農戶和群眾。也把這個竹鼠喂養起來。
目前竹鼠的市場主要在南方,而且養殖技術也不夠成熟,對于前來取經的人,李勇從來都不規避這些養殖風險,他還在博客里借用了一些企業家和演說家的話,整理了一份竹鼠養殖警示錄。
竹鼠養殖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死在明天晚上,見不到后天的太陽。
養殖竹鼠不是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