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驢子發財真的很容易
自古就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的說法,近10年我國的驢肉價格穩中有升。一方面驢肉的市場需求大,另一方面,由于生長周期長、繁殖率低,肉驢的數量受到制約。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利潤值得去深挖,河北衡水市武強縣的孫瑞波給予了一個非常肯定的回答。
孫瑞波一年靠肉驢可以賺到30多萬元
在河北省武強縣,孫瑞波在肉驢行當里是個有名的人物,他一年靠肉驢可以賺到30多萬元錢。可是在2007年12月27日,一個河北客戶向他預訂10頭肉驢的生意卻讓他為了難。因為黑龍江的客戶剛剛買走了60多頭肉驢,養殖場里已經沒有合適的可賣了。孫瑞波只能到周邊的農戶那里一頭一頭的收購。孫瑞波馬上要收的是蔚雙全家的一頭驢,在當地,肉驢買賣是不需要過秤的。
蔚雙全:“我賠得太多我是不干。”
孫瑞波:“那你要多少啊?”
蔚雙全:“最少這一頭驢得1900塊錢。”
孫瑞波:“成不了了。”
記者:“你是覺著不合適嗎?”
蔚雙全:“不合適,價錢不對。”
收上來的驢轉手出去只能掙三五十塊錢,為了能有合適的收購價格,孫瑞波找來了本村的肉驢經紀人韓金方來做協調。
記者:“你們倆不能再商量一下嗎?”
韓金方:“商量,買賣協商。”
肉驢
韓金方:“1750元。”
蔚雙全:“1750元,那是白給你拉來。”
孫瑞波:“幫幫忙吧。”
蔚雙全:“那怎么跟你共事兒啊。我給衡水供貨價錢都會高一些。”
孫瑞波:“行了,老爺子,就這么樣吧。”
蔚雙全:“就這么樣吧。”
在熟人的協調下,總算買下了這頭驢。因為驢的數量少,孫瑞波必須盡快找到剩下的9頭驢。
在河北以保定為中心的很多地方都有消費驢肉的習慣,但是肉驢從懷孕到出生再到銷售,整個周期得要兩年多時間,所以一般農戶并不太愿意養殖。河北要的肉驢大部分都是從山東等地運過來的。
孫瑞波:“我到保定、河間那邊兒轉了轉,驢肉市場非常好。據屠宰驢的說,保定市一天需要100頭驢。河間這邊走了十來家宰驢的,也是一天宰二三十頭。我看了也非常好。而且驢肉的價格是一直往上漲,每年一斤驢肉漲三塊錢是沒問題的。”
孫瑞波前幾年在養鴨子,但是冬季會有四個月的空閑期。孫瑞波一直在考慮趁著空閑期再搞點其它的養殖項目。2003年,他看中了肉驢生意中的商機,并且花三萬元錢從山東引進了9頭種驢。
孫瑞波:“養驢的飼料有講究。俗話說得好,寸草軋三刀,不用喂料也上膘。咱們把這個機器調到軋草最短,軋的草非常細、非常短,這樣驢吃了容易上膘。驢也愛吃。”
肉驢的主要飼料是非常廉價的玉米秸稈。另外,肉驢的抗病性很強。對于一般的養殖項目,可以說是不怕它吃,不怕它喝,就怕它生病,一旦死亡,那所有的投入都會付諸東流。市場好、飼養成本低且不易生病,這讓孫瑞波很興奮,他感覺自己賺錢的機會來了。但是沒多久,孫瑞波的信心就遭到了打擊。一天早晨,他發現最貴的一頭種公驢有點不對勁兒了。
孫瑞波:“兩個腿發直,兩個腿發挺發直。草料也沒吃多少,我感覺不對勁。”
孫玉柱:“我問他是怎么回事,他來了也弄不清。”
孫瑞波:“檢查來檢查去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兒。后來著急了,就把獸醫叫來了,獸醫來了一看,發現驢的籠頭后面被磨破了,一看這特征,破傷風。當時我挺納悶,我說養驢不是不得病嗎,也好養啊,不是零死亡率嗎。這一次我才知道了,破傷風是驢惟一一個致命的病。”
治療了兩天,花了兩三百塊錢,種公驢還是沒救過來,這讓孫瑞波一下子就損失了六七千塊錢。
孫瑞波:“驢的耳朵后面,這個地方,千萬不能磨破,磨破了要發現得晚,容易得破傷風,而且得了破傷風就沒治了,很難治過來。”
記者:“就這兒吧。”
孫瑞波:“就是這耳朵后面。我現在把籠頭系得特別松,都可以進去手,看著了吧,后面都進去手了,特別松,不敢再勒緊了。”
孫瑞波沒想到小小的籠頭竟然成了種公驢的殺手。吃一塹長一智,在接下來的養殖中孫瑞波變得更加細心。隨后,他又購買了一些種驢,養殖場的存欄量也在逐漸地增長。
孫瑞波:“剛才你聽到咱們的種公驢叫了。俗話說是,驢叫八聲是好驢。證明驢的肺活量比較大,咱們的種公驢,每一次我給它數著都十幾聲,咱們這個種公驢特別好。再配上咱們這好的母本,這都是驢王級的,你看這大烏頭,體重都一千多斤。剛下的小崽兒,剛一個月就這么大了,相當于普通驢四五個月的,剛下了一個月,這大肚子又懷上了。”
2005年,養殖場的肉驢存欄量已經達到了70頭,這種養殖規模在當地非常少見,孫瑞波的信心也隨之高漲起來。
一心等著賺錢的孫瑞波到了賣驢的時候卻為難了。當地沒有肉驢屠宰企業,飯店不可能要活驢。而在養殖場里,除了小驢,肉驢大多都長到了500斤左右,500斤的肉驢長膘開始變得緩慢。如果不盡快賣出去,不僅占用大量資金,還要倒貼飼養成本。
孫瑞波:“在銷售驢這個渠道上,它不像這個豬、羊、牛這些這么成熟,真正想找買驢的,又發生問題了,找不到了。”
郭進詠是孫瑞波的朋友,在市里面做網上營銷。做銷路是他的強項。郭進詠發現在網上肉驢的信息很少,所以就給孫瑞波出了個主意,在互聯網上建立一個網頁試試看。
郭進詠:“由于他沒有采用互聯網的方式,可以說信息比較閉塞,一些邊遠的客戶,無從去找到他,建了這個網站以后呢,等于是把客戶跟養驢基地建立了直接的聯系。”
孫瑞波:“網頁建成了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賣了一車,當時是山西的一個客戶,拉了50頭走,我一看網站挺好,挺管用。”
記者:“一下子就賣了50頭?”
孫瑞波:“一下子就賣了50頭。”
記者:“賣了多少錢?”
孫瑞波
孫瑞波:“50頭,有大驢,有小驢,當時是賣了七八萬塊錢。”
孫瑞波的養殖規模吸引到了外地的大客戶。興奮之余,他又開始感覺心里有點空落落的,因為不斷有客戶找過來,而自己養殖場里面除了種驢已經沒什么驢可賣了。原來是有驢沒銷路,現在變成了有銷路沒驢賣。看著空空蕩蕩的養殖場,孫瑞波很是郁悶。
孫瑞波:“天津薊縣來了一個客戶,再要驢,咱們就沒有了,結果人家就回去了。”
找上門來的生意丟了可惜,孫瑞波就到周邊農戶那里組織驢源,然后轉手賣出去,一頭驢賺三五十塊錢。當地肉驢養殖量很少,即便給較高的價錢也是經常收不到。
就在這時候,本村的孫二虎看到養驢效益好,就找上門來想跟著孫瑞波一起養驢。因為家里經濟不太好,所以他和孫瑞波達成了代養協議,肉驢每長一斤,孫瑞波付給孫二虎4塊錢。孫二虎一次就代養了3頭。
孫二虎:“他回收長一斤4塊錢,反正一頭驢一年能掙一千多塊錢。”
孫二虎這件事這讓孫瑞波很受啟發。為什么不發動農戶來養驢呢?一家一戶地上門去說服人家養驢有點不現實。孫瑞波想到了鄉長來養殖場的時候說過,有什么難處就直接去找他。孫瑞波就拿著客戶的訂單跑到鄉政府,給鄉長算了一筆經濟賬。
孫瑞波:“一個小驢,一年毛利可以掙一千二三,老鄉再拿點費用,喂點草料,反正養一頭驢能掙一千多塊錢。”
孫瑞波是想讓農戶代養肉驢,之后每長一斤給農戶四塊錢的費用。通過孫瑞波手里的訂單,鄉長看到了肉驢很好的市場前景。
馬季:“在不占用任何主要勞動力的情況下,用咱們當地的秸稈資源,一頭驢養一年,可以帶來純收入一千塊錢往上。”
驢肉
通過在外地引種,當地很快就發展到500多頭的養殖規模,自己養殖場里的存欄量也增加到100多頭。孫瑞波這樣做,一頭驢農戶可以賺上一千塊錢,自己也能賺上兩三百塊錢,本來這樣的利潤讓孫瑞波挺滿意了,但是一個山西客戶的到來卻讓他心里又開始不平衡了。
孫瑞波:“一頭驢得加150塊錢,將近200塊錢的運費,拉回山西,自己屠宰了之后再賣,而且利潤還挺好,我一想人家加這么多運費拉回去都有利潤,我為什么不上屠宰。”
肉驢屠宰之后賣肉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多掙三百元。這讓孫瑞波看到了在肉驢身上可以得到更多財富的希望。
孫大全:“我們的老板也想屠宰,自己屠宰不了,結果又從山東請來兩個師傅。”
在當地,肉驢屠宰還是空白。為了能把屠宰之后的驢肉價錢賣得高一些,孫瑞波想到了開專賣店,因為他看到一些人用馬肉充當驢肉,而自己完全可以保證賣的是貨真價實的驢肉,所以專賣店是最好的方式。
孫瑞波:“馬肉和驢肉的區別很好分。你看這塊肉,這是塊驢肉,肉絲比較細,深紅色,口感一吃,特別香,有驢肉特別的香味兒,馬肉的肉絲比較粗,顏色發淺,粉紅色,馬肉一吃發酸。”
因為自己要忙著擴大肉驢飼養規模的事兒,忙不過來,所以孫瑞波找來了朋友李士杰合作,一起開專賣店。
李士杰:“我一想這個項目,挺掙錢的,我們就緊鑼密鼓的找店面,裝修,裝修花了兩萬多塊錢。”
孫瑞波:“煮出三鍋驢肉來,挺高興,趕緊打電話給我的朋友,肉已經出來了,開著車過來把肉拉到專賣店去了。”
李士杰:“第一次宰驢宰了三頭,三頭有六七百斤肉,拉過來了,滿心歡喜,想著一天得賣個二三百斤吧。”
孫瑞波在賣驢肉的同時仍然銷售活驢
本來認為找對了路子,只等賺錢了,但是因為專賣店的名氣小,價格又高,所以很少有人光顧,一天只能賣出去十來斤。沒幾天的工夫,孫瑞波的驢肉怎么拉去的,又怎么拉回來了,變化的是只是鮮驢肉變成了臭驢肉。
孫瑞波不得不開始考慮往飯店里送貨,雖然價錢比在專賣店里低一些,但是銷售量卻可以提高很多。
祝松澤:“運輸成本節約了,原來保定是凍肉,他是冷鮮肉,味道更鮮美。”
不要活驢,屠宰好的驢肉,飯店當然愿意要。
孫瑞波:“一天宰個三四頭,最多宰五頭。”
孫瑞波在賣驢肉的同時仍然銷售活驢。原來的專賣店不但沒有關門,現在他又與朋友合作開了六家,然后以專賣店為支點來輻射周邊的飯店。而自己專心在家搞養殖。因為他相信最初的判斷,那就是肉驢的總體養殖規模跟不上市場的消費數量,肉驢生意的關鍵還是在養殖上面。原來只是想在養鴨的空閑期做點副業,沒想到現在養驢成了主業,而養鴨反倒成了副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