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石板水村:綠殼雞蛋“孵”出致富路
售價高于普通雞蛋,上市后一直供不應求。在巴東縣金果坪鄉石板水村,一種外殼呈青綠色的雞蛋,在一名普通農村婦女的不懈“孵化”下,正成為帶動該村農民發家致富的新興產業。2月26日,記者走進當地生態綠殼蛋雞養殖場,近距離聆聽了女“雞倌”向秀春的創業故事。
養殖場位于石板水村八組,這里群山環繞、綠樹成蔭,簡易的雞舍內,一只只體格健壯的黑色蛋雞三五成群,或悠閑漫步,或低頭覓食。“雞倌”向秀春提著小竹簍,正在雞群中尋找雞蛋。“這些雞蛋可都是綠殼的!一枚零售可以賣到一塊多,批發價也要塊把錢。”向秀春笑呵呵地介紹道。
向秀春今年34歲,之前一家三口靠3畝薄田,年收入不過萬元。“我們一直相信貧窮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擺脫的,但靠外出打零工不是長遠之計,要致富一定要發展產業才行。”向秀春說,由于家庭困難,所以在發展產業的選擇上一直很慎重,不敢輕易出手。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向秀春在中央七臺《致富經》欄目中,首次聽說了綠殼蛋雞,據介紹這種雞是由野雞與烏雞雜交的,品種優良,產出的蛋是青綠色的,營養比一般的雞蛋高很多,特別適合農村山林放養。
“自己家不正有這樣的條件嗎?房前屋后就是大片的樹林,周邊可開發的荒坡、荒地極多,如能引進進行規模化養殖,那一定是一條發家致富的好門路。”說這些話時,向秀春難掩心中的激動。
說干就干,向秀春隨即在縣內外開展實地考察。考察中,她發現烏骨雞產出的蛋不但是綠色的,而且價格比普通雞蛋要高出一倍,市場前景很不錯,這就更加堅定了她養殖烏骨雞的信念。于是,去年7月,向秀春籌資20多萬元,建起了綠殼雞蛋生態養殖基地,引進綠殼蛋雞1200羽,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雞引回來了,如何“服侍”這些“寶貝”,讓其健康長大就成了關鍵。為確保養殖成功,向秀春參加了縣農廣校組織的養殖培訓班,專心聽、認真記,不懂就問;在電視、網絡上查詢相關資料,及時了解養雞技術、信息和發展趨勢,并經常在農家書屋借閱《家禽養殖實用手冊》、《養禽與禽病防治》等科技飼養書籍。
學了就實踐,她和丈夫吃住在雞棚旁邊,一邊認真觀察和掌握雞的生活習性,一邊虛心求教恩施、野三關及鄉里的養殖專家。半年時間她就摸索出了一套生態環保飼養管理方法,掌握了雞的病疫預防、飼養配料等技術,并對雞棚進行了改造,配置了排氣扇、取暖燈、溫濕度計等設備。第一批雛雞中,除了因為分欄意外死亡40只外,其他1100多只都很健康。
科學的管理,帶來了良好的收益。如今,向秀春的綠殼蛋雞養殖場面積已達4畝,存欄蛋雞1200多只。僅去年5個月,向秀春就賣了兩萬多個雞蛋,500多只公雞,銷售收入近10萬元。雖然比普通雞蛋貴,但綠殼雞蛋還是供不應求,許多商家主動上門購買,每月銷售額近2萬元,向秀春家成為石板水村的養殖大戶。
致富不忘“根”,情系眾鄉鄰。向秀春的雞場紅火以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帶領鄉親共同走上養雞致富的道路。為此,她聯合本村5家農戶,成立了巴東縣金石養殖專業合作社。她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相信我能通過創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過上好日子。”
“為擴大養殖規模、降低喂養成本,我還準備將養殖場搬到山林里,擴建成10畝左右的生態養殖場,發展社員12戶,推廣綠殼蛋雞的養殖技術,帶動全村走上生態環保養殖致富之路。”說起今后的目標,向秀春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