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陽鎮:小鵪鶉拓寬群眾增收路

4月29日,在河南省登封市潁陽鎮郭寨村的鵪鶉養殖廠房里,負責人毛宗顯和村民們正在撿拾鵪鶉蛋、分級裝筐外運,一片忙碌景象。“沒想到這小小鵪鶉給俺帶來了可觀的效益。”毛宗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郭寨村位于潁陽鎮西南山區,溝壑縱橫,產業結構單一,村集體經濟收入幾乎為零。“種地靠天收,村附近沒企業,村民都是靠打工來維持生活。”郭寨村黨支部書記郭更武介紹,2019年,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該村利用項目資金,先后投入100多萬元,建設了鑫嶺養殖場。
“廠房建起來了,但養殖啥,大家心里都沒底。”郭更武說,經過村“兩委”班子外出考察,結合登封養殖市場情況,決定發展養殖鵪鶉。2020年12月,首批6萬多只鵪鶉投入飼養。“毛宗顯曾養過多年雞,具有豐富的養殖經驗,所以就讓他來經營管理。”
記者在廠房內看到,養殖廠房內干凈整潔,一層層排列整齊的養殖架上,鵪鶉在爭相搶食,養殖架外的托盤內是顆顆鵪鶉蛋,工人們順手取下托盤,麻利地把鵪鶉蛋倒進了框里。“鵪鶉蛋的含鈣量加大,一般不容易破碎。”老毛的話打消了記者擔心收蛋容易破碎的疑慮。
臨近中午,村民劉香匆忙地從家里來到養殖場。“就一天三頓飯,四五個人,做著很快,也不耽擱在家干其它的。”劉香說,她愛人身體不好,自己也無法外出打工,村里就把她安排到養殖場里給工人們做飯。“一天六十塊,也不賴,村里為俺家考慮的真是周到。”
“像我這么大的年紀,外出打工也不行,沒有農活時就在家閑轉悠,現在好了,天天能在養殖廠上班,一個月也能收入2000多元。”65歲的郭欣十分高興。
“去年底,鵪鶉養殖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當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就增加了8萬元,村民每人分得了15元的紅利。”郭更武說,今年廠房內又投放了6萬余只鵪鶉,目前,養殖的鵪鶉有13萬多只,預計年毛收入超過1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能超過10萬元。
“下一步,基地將采取‘村委+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鵪鶉培育養殖,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培訓、統一回收、統一銷售,帶動農戶發展鵪鶉養殖產業規模化發展,目前已有20余戶群眾主動參與。同時,基地還可提供30余個崗位,幫助周邊群眾就近就業。”毛宗顯說。
近年來,潁陽鎮把發展產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大力實施“一村一品”產業發展模式,先后發展培育了于窯村蔬菜制種、李洼村林下套種、范寨村櫻桃基地等特色產業,引領帶動村民發展產業,實現村集體經濟和村民致富增收雙贏目標,助推鄉村振興。
(記者 劉少利 實習生 趙萌萌 通訊員 宋躍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