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村集體經濟 打造發展新格局
近日,在福建硒來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制茶車間內,工人們正忙著將一批批茶青萎凋、搖青、發酵、精制。
福建硒來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位于詔安縣霞葛鎮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霞葛鎮司下村采取“村企聯建”和“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按每斤12元的最低保護價向茶農收購茶青,并以0.2元/斤的標準向村集體繳納管理服務費。目前,村里已開發連片種植八仙茶350畝,以每畝適中產量2000斤計算,量產后茶農每年可增收350萬元,為村集體經濟帶來14萬元收益,并帶動150名村民就業。
近年來,霞葛鎮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探索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密匙”,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如今,全鎮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逐步壯大,2021年,霞葛鎮十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10萬元,其中村集體收入20萬-40萬元的村3個,50萬-70萬元的村2個。
“我們五通村以‘黨支部+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420畝,再引進合作社發展規模化大棚蔬菜種植,村集體從中收取150元/畝的管理費,單單此項每年可增加村財收入近6萬元。”五通村黨支部書記黃自衛說。
明確發展方向,抓住村集體經濟發展“新機遇”。霞葛鎮黨委政府引領各村立足自身條件,因村制宜,探索發展特色產業,打造“一村一品”——
天橋村抓住自身水質好、溫度適宜等有利條件,向村民流轉閑置土地26畝,興建龍蝦養殖場,出租給硒霞農業科技公司進行規模化養殖,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達6.5萬元;
庵下村則積極引導外出鄉賢回村發展鷓鴣養殖業,村集體以30萬元入股該項目,按12%的年收益率計算,年可增收3.6萬元;
溪東村立足山區長期以米粉為主產業的特點和盛產富硒大米的優勢,興建米粉廠,采購生產設備,出租給商家經營,每年收取2.5萬元租金作為村集體收入;
司下村因地制宜打造夜間經濟項目,投資75萬元,提升茶山周邊亮化景觀工程,建設13個移動木屋攤位,通過公開發包形式將木屋攤位出租,即拓寬了村民的自主創業渠道,也為村集體經濟增加年收入6.5萬元……
就在上個月,霞葛鎮成功推動溪林村與詔安國有防護林場簽訂林地流轉協議,以溪林村羅必坑采伐跡地511畝林地為試點,溪林村集體以林地入股的方式,交由詔安國有防護林場進行規模化經營。此次場村合作,將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有效提高林業集約化經營水平,打造高效優質林分,增加林場、村集體、村民三方收入,為霞葛鎮推動林權改革、加快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