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養殖“飛”出致富新路子
“啾啾啾......咕咕咕”,近日,在霞葛鎮庵下村村集體項目的鷓鴣養殖場,一只只鷓鴣在籠子里歡蹦亂跳,精神十足,被聘請為飼養員的一位脫貧戶正在為鷓鴣喂食。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鷓鴣被國家歸為特禽,農戶可進行規范化養殖。“鷓鴣食用、藥用價值較高。就食用價值來說,鷓鴣肉質緊致,味道鮮美,口感很好。在南方地區,鷓鴣常常作為菜品被端上餐桌,廣受歡迎,市場需求量很大。就藥用價值來說,鷓鴣燉熟食用,能夠開胃化痰、緩解體虛乏力等,可謂功效多多。”鷓鴣養殖基地的負責人林煙宜介紹道。
幾年前,庵下村積極邀請外出鄉賢回村發展鷓鴣養殖業,采用“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推動鷓鴣下游產業發展。外出創業的林煙宜在村里的號召下,毅然決然回鄉發展鷓鴣養殖。剛開始接觸鷓鴣養殖時,因對鷓鴣生長條件不熟悉,林煙宜曾吃虧不少。據介紹,鷓鴣養殖對溫度要求比較高,它喜暖,如果溫度控制不好,便容易造成鷓鴣死亡。為此,他不斷總結養殖經驗,探索養殖技術,找準適合當地養殖的新方法、新路子。在他的精心飼養下,鷓鴣越長越好,收益不斷增加。
“庵下村氣候適宜,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發展養殖業,而鷓鴣具有生長發育快、飼養周期短、繁殖力強等特點,我們養殖場現在一直在嘗試用新技術發展壯大鷓鴣養殖規模,為豐富民眾餐桌上的食物和帶動村民致富而努力。”林煙宜說。
據了解,目前,庵下村的鷓鴣養殖場共養殖鷓鴣五到六萬羽,一只成熟鷓鴣的市場價在15元左右。村集體以30萬元入股該鷓鴣養殖場,按12%的年收益率計算,帶動村集體年增收3.6萬元。
“霞葛鎮黨委政府不定期派專業人員指導鷓鴣的孵化養殖技術,現在,鷓鴣的市場前景很好,養殖基地也已經走向正軌。我們計劃進一步拓寬鷓鴣銷售渠道,形成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的網絡體系,力爭將鷓鴣養殖業發展成為我們村群眾增收的龍頭產業。”庵下村支部書記林碧武說。
產業是脫貧之基、富民之源。近年來,庵下村立足村情實際,把發展產業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積極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扶貧產業帶貧脫貧等項目,大力發展鷓鴣、荔枝、八仙茶、龍眼、青梅等產業。
下一步,霞葛鎮將積極響應“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攻堅年”活動和“七比一看”競賽,圍繞“一心兩軸三帶四片區”發展格局,積極探索產業振興新途徑,打造適合發展的致富路。同時將聽黨話跟黨走、有能力帶領群眾致富、在群眾中有威望的人選為“帶頭人”,支持他們帶領群眾發展生產,壯大集體經濟,推進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