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踏“鴿”行,振興途中助力飛
近日,走進山東省濟寧市汶上縣劉樓鎮孔莊村華旺養殖場,一派熱鬧景象,一個個小鴿籠分層排列整齊,“咕咕咕”的鴿叫聲此起彼伏,養殖場主郭延華和幾名工人穿梭于鴿棚之間,添加飼料、整理鴿棚。
今年45歲的郭延華是汶上縣劉樓鎮孔莊村人,2012年正值兒女上學的關鍵時期,年老體弱的父母也需要他們照顧,經過深思熟慮后,夫妻二人決定放棄大貨車司機工作回鄉創業。回鄉之初,郭延華并沒有十分明確的創業路徑,茫然之際,偶然聽到劉樓鎮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開展的特色養殖培訓課程,了解到肉鴿養殖風險小、收益高,便下定決心養鴿子,開始了養鴿創業之路。“在我們這里養鴿的幾乎沒有,養雞養豬的人倒是不少,市場上肉鴿和鴿蛋比較少見,所以我們就抱定主意養鴿,填補這塊市場空白。”郭延華笑著說。
在養殖場發展初期,郭延華每天都仔細觀察鴿子的生活習性,通過查閱資料書籍、參加培訓班、外出考察等方式學習相關養殖技術,積累經驗。2016年,郭延華籌集資金60余萬元,流轉4畝土地,建立2個鴿棚,引進白羽鴿、銀王鴿、米瑪斯3個品種,在養鴿道路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養殖方法,逐漸從一個門外漢成長為養鴿能手。
截至目前,華旺養殖場現有種鴿4500羽,每年出欄雛鴿30000羽,鴿蛋產量能達25000枚,除去飼料、機器和人工開支,年收入可達30余萬元。“我們家肉鴿品質優、口感好。當地農貿市場和浙江、上海的客戶都會定期上門進行收購,所以銷售渠道完全不用愁。”郭延華介紹道。
“我家就住在這附近,每天在固定時間到鴿棚投喂飼料、收拾衛生,離家又近又不累,不耽誤接送孩子,每月還能拿到2000多塊錢工資呢。”劉樓鎮孔莊村村民張翠英開心地說。
談及未來發展目標,郭延華信心滿滿表示:“我打算繼續擴大廠棚,設計產品包裝,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出售,一人富不如大家富,等市場穩定了,我將帶動周邊的村民一起發展養鴿產業,免費傳授肉鴿養殖技術。”
據悉,汶上縣劉樓鎮華旺養殖場只是劉樓鎮大力發展特色養殖產業的一個縮影,劉樓鎮將在黨建引領下不斷培育特色產業,依托資源和自然優勢,聚焦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輻射帶動作用,突出一村一亮點、一村一特色,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助力。(通訊員 孫晨 王靜 記者 汪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