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金蟬養殖玩出““新花樣”
很多人的記憶中,都有這樣一件趣事:夏夜,用手電筒在樹干上“掃描”,發現金蟬就快速捉住,這些“戰利品”很是美味。
如今,既好吃又帶來歡樂的金蟬被江蘇省徐州市沛縣鹿樓鎮玩出“新花樣”。
近日,江蘇省中醫藥研究院、沛縣手語金蟬養殖專業合作社等聯合起草的《黑蚱野生撫育和蟬蛻采收技術規程》,經中國中藥協會團體標準發布公告,標志著鹿樓鎮林下養金蟬技術得到中國中藥協會認可。這一規程已被中國農家書屋列為2023年重點出版物。
5月24日,在沛縣手語金蟬養殖專業合作社的林地里,農場主王曼正和工人們一起忙著“種”金蟬幼苗,松土、刨地、灑水,并將一盒盒金蟬幼苗撒進樹根處。
王曼說:“我們種植了200多畝榆樹,預計今年每畝收益能達到8000到10000元。”
鹿樓鎮70%的土地屬于沙性土壤,長期以來,大力發展林業經濟,既抑制風沙,又能打造特色生態區。近年來,鹿樓鎮搶抓鄉村振興機遇,立足自然資源稟賦,發展金蟬養殖。
鹿樓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梁振說,黑蚱蛻變前叫金蟬,為風味食品,蛻下的皮殼叫蟬蛻,是常用藥材。鹿樓鎮建立了黑蚱野生撫育協作研究基地,開展林地選擇、采集卵枝、保存卵枝、孵化卵枝、殖種、林間管理和蟬蛻采收等研究,進行規范化集中推廣試驗。《黑蚱野生撫育和蟬蛻采收技術規程》的發布,標志著金蟬養殖更加科學化、規范化,產品品質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