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養殖 “鴕”起村民致富夢
說起鴕鳥,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動物園,其實鴕鳥已經逐漸成為了特色養殖物種,安徽省宣城市廣德市升平街道團山村的汪建增就通過鴕鳥養殖逐漸走上致富路。

在升平街道團山村一處山坳里,村民汪建增正在板栗林里給鴕鳥喂食,一群鴕鳥在圈里撲騰雙翅來回奔跑,場面堪比動物園。兩年前汪建增在城里做水電工,收入不穩定,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手機短視頻了解到,人工飼養鴕鳥效益可觀,便跟妻子商量放棄水電工作回村養殖鴕鳥,夫妻倆一拍即合。說干就干,2021年底通過村里協調,向村鄰租賃了8畝板栗林,先后投入近30萬元,在林下搭起了養殖棚,并引進了第一批30只鴕鳥進行養殖。
有了養殖經驗后,汪建增擴大了養殖規模,再次引進50余只非洲鴕鳥和澳洲鴕鳥。鴕鳥排泄的糞便成了板栗樹的養分,茂密的板栗樹枝葉也能給鴕鳥遮風避雨,形成一個經濟與生態效益優良的種養綜合體,真正實現了林上林下經濟雙豐收。

初嘗規模化養殖的甜頭,汪建增的鴕鳥養殖事業正步入正軌,良好的經濟收益讓他對這條增收致富的新路子充滿信心。“我準備把養好的鴕鳥推廣到我們附近的景區,最好能送到全國各地的景區去,馴養成騎行鴕鳥、觀賞鴕鳥。同時,我愿意向同樣有意向的人提供鴕鳥苗和養殖技術培訓,讓大家一起實現增收致富。”汪建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