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動天下“阜新驢”
“阜新驢”即“大巴驢”。大巴是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一個鎮。
“阜新驢”的名氣有多大?可以這么說,黃河以北諸省但凡搞大牲畜養殖的,鮮有不知阜新大巴的。包括江蘇、云南等一些南方省份,北上販驢者如今如“過江之鯽”……
如今,這里被稱為“東北養驢第一鎮”。
當今社會,稱“第一”的不在少數,大巴的驢產業是不是第一鎮,可以———
有驢為證
業內人張口就能說出,“阜新驢”的特點是“三白一黑”:白眼圈、白嘴巴、白肚皮、黑背毛,而且體格高大、肌腱發達、性格溫順、耐寒抗暑、適應性強、出肉率高達42%。
大巴鎮現有人口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2萬人,而驢的年飼養量已達到2.5萬頭,人均一頭驢。2005年,全鎮靠養驢人均增收800元,今年可超千元。
大巴鎮養驢5頭以上的農戶有220個,養驢20頭以上的大戶有20個,其中最多的養驢達百頭。全鎮已建成肉驢改良站28個,現有優良品種種公驢63頭,肉驢養殖正在實現良種化。
大巴鎮已建成大型牲畜交易市場,市、縣內外及天南海北的客商紛紛云集于此,每個集日肉驢成交量達300—500頭,交易額達60萬—80萬元。
大巴鎮成立了專門為養驢戶服務的養驢協會,下設14個分會,現有會員1.7萬人。如今的大巴鎮,驢產業正紅紅火火,呈現出萬“驢”奔騰的喜人景象。
地下驢肉
民間素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說。
大巴鎮決策者們曾將發展養驢和發展養豬、養雞、養羊、養兔等做過比較,結果發現,驢這種牲畜和其他牲畜相比,對飼養要求較粗放,且極少得病。驢屬食草動物,飼料中無需添加劑,驢肉純屬綠色食品,蛋白高脂肪低口感好,上海、天津、云南、四川、江蘇、河南等地,現在也都開始盛行吃驢肉,喝驢奶,“驢下貨”更是供不應求。
驢的養殖現狀又如何呢?資料介紹,目前全世界共養驢4300萬頭,我國有驢955.6萬頭,數量為世界第一。而在東北,還尚未發現有哪一個鄉鎮養驢形成規模。養驢,絕對是一個“偏門”、“冷門”,是個全新的產業。如果能先行一步,搶占東北肉驢養殖高地,定會造就響當當的“阜新驢”。
驢市開集
2003年,大巴鎮作出了發展總量、提純復壯,實現全鎮人均一頭驢的發展規劃。
他們規定:對養驢20頭以上的大戶,每頭驢鎮政府給補助300元;凡有育齡基礎母驢的,2004年實行全免費配種,2005年減免配種費50%,2006年減免配種費25%。其效果是現在全鎮肉驢改良率已達到75%,到明年5月即可達到100%。這種經過改良的肉驢,每頭比老品種驢多賣1000元,增收效果明顯。
鎮養驢協會免費為會員提供技術資料,免費舉辦養驢技術培訓班,并建立會員登記卡和各戶養驢檔案。協會定期在網上發布售驢信息,向會員反饋市場需求信息,成了會員之家。
鎮里還建起了占地近百畝的大巴牲畜交易市場,于今年5月19日正式開業。開業三個多月來,每集都有200多名經紀人前來交易。在這個市場交易免收檢疫費、市場管理費,對外縣前來交易的車輛,每臺車給免費添加50元的燃油,并向經紀人免費提供午餐。開集之后,鎮政府又組織4個小分隊,到臨近省市聯絡經紀人,發放邀請函和行車路線圖。這些辦法培育了市場,使養殖和銷售完美對接。
以驢為榮
在阜新,常能聽到“驢書記”、“驢縣長”、“驢鎮長”之類的稱謂。受此稱謂者,不但不以為忤,還常其樂陶陶。
不久前,央視記者采訪阜新市委書記姚志平,對方率直發問:“有人說你是‘驢書記’,愛聽嗎?”姚志平答:“只要這一產業能讓阜新的老百姓富起來,這個‘驢書記’我當啦!”
利用驢,包裝和宣傳自己的優勢,大巴人不乏別出心裁的生花妙筆。
2005年4月6日,大巴鎮在二門村舉辦了首屆賽驢大會,幾千頭毛驢披紅掛綠,在主人的牽引下,昂首闊步從各村奔往會場。經評比,本鎮有5頭驢獲得一等獎,7頭驢獲得二等獎,60頭驢獲得三等獎。賽驢大會引得彰武縣、黑山縣及務歡池、十家子、泡子、哈爾套等鄉鎮的經紀人紛紛前來觀看和交易。
2006年5月19日,大巴鎮在新建成的牲畜交易市場舉辦了第二屆賽驢大會,又有41頭驢分別獲得一、二、三等獎。與上屆不同的是,事先發出了邀請函,宣傳了大巴驢的特點,所以引來的客人更多。鎮黨委和政府把他們奉為上賓。
“阜新驢”引起了國內許多商家的關注。大連樹源集團從網上獲得有關信息后,前不久一次就買走140頭驢。7月9日內蒙古通遼市有人從央視上看到報道后,于次日便趕到大巴鎮,一次買走80頭驢。
省內的大連、營口,省外的張家口等地的客商,紛紛來大巴鎮投資創辦驢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一項項合作洽談正逐次展開。 農博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