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 | 比利時藍牛雜交利用初見成效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肉牛創新團隊承德試驗推廣站聯合遺傳資源開發與利用崗位專家,抓住制約當地肉牛發展的瓶頸問題,引進新品種,探索雜交利用新模式,經過選種選配、妊娠、產犢和初步育肥,雜交效果明顯,經濟效益顯著。2019年11月,針對河北省承德市肉用基礎母牛品種退化、雜交后代增重慢和經濟效益差的問題,崗站專家聯合研究,制定了選種選配和品種改良方案,引進比利時藍牛凍精,作為終端父本,對承德當地西雜母牛實施雜交改良。經過精心計設和規劃,確定在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和隆化縣的部分規模養殖場和家庭牧場開展試驗示范。



圖為崗位聯合指導牛場開展試驗
經過一年的專業指導和精心飼養,試驗母牛陸續進入產犢期,并凸現出價格優勢。2020年8月底和10月初,崗站專家先后兩次到試驗基地進行技術調查指導雜交后代犢牛生長發育和飼養管理情況。試驗牛場豐寧滿族自治縣富東肉牛養殖有限公司技術場長于化龍介紹,比利時藍牛雜交后代犢牛因其豐滿發達的后軀體,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出生10天的犢牛售價就達到9000元/頭,而同期出生的西門塔爾牛售價為6000—8000元,相比售價高1000—3000元。隆化縣山灣鄉的養殖戶也高興地向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肉牛創新團隊專家和站長介紹,他飼養的比利時藍牛雜交后代4月齡斷奶時就以1.4萬元的價格售出,同期出生的西雜犢牛售價1萬-1.2萬元,相比高出2000-4000元。這預示著承德地區比利時藍牛雜交利用初見成效。

圖為試驗出生的比利時藍犢牛
下一步,體系專家和站長將按照制定的方案,對比利時藍牛雜交后代進行生產性能測定,并利用試驗場現有條件,做好增重實驗,獲得有效數據,加以分析,綜合評價比利時藍牛的雜交利用效果,為河北省肉牛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