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牽著肉驢走富路
走進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五旺養殖合作社肉驢養殖基地,富河鎮烏爾吉村的荊寶樹正在細心地給毛驢喂飼料,這些工作都要按時按點完成,不能有一點兒馬虎。荊寶樹是“脫貧監測戶”,他告訴記者,“自從2018年起就在五旺養殖合作社肉驢養殖基地打工,收入很穩定,每個月有3000元的固定工資。過去,農忙時節種地農閑時節打零工,收入很少。現在也脫貧了。”

近年來,巴林左旗引進了五旺養殖合作社等肉驢專業養殖合作社,搭建起“合作社+貧困戶+銷售”的肉驢產業發展模式。合作社引進各地優良種驢進行選育和推廣,培育出了適合巴林左旗養殖的肉驢品種,形成了專業化發展、規模化養殖的格局。五旺養殖合作社董事長孫洪春告訴記者,“這五年來,五旺養殖合作社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貧作用,大力開展資產收益性扶貧,免費為肉驢養殖戶進行品種改良和肉驢防疫,還以高于市場價收購貧困戶的飼草料和驢駒,輻射帶動附近3個行政村的600多貧困戶穩定脫貧。現在,我們合作社飼養規模已經達到近2000頭,今年努力達到5000頭以上。”
為加快發展肉驢產業,巴林左旗委、政府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利益共贏、風險共擔”的原則,向企業、合作社、養殖戶提供全方位支持。加大了資金支持力度,僅2020年一年,采取“購驢補貼”、貸款貼息等措施撬動信用社金融貸款2208萬元,用于肉驢產業發展。實施了肉驢改良規劃,在全旗165個行政村設立96個肉驢改良站,肉驢品質迅速提升,每頭驢的平均價格由改良前的五六千元增加到八九千元。全旗肉驢飼養量已經達到30萬頭,品種改良率達到100%。隆昌鎮隆昌村養殖戶史鳳山告訴記者,“過去我們養的都是本地‘土種驢’,個頭小、價格低,經過改良的肉驢,身材高了、體格壯了,‘抓膘’快了。出欄一頭‘改良驢’比‘土種驢’至少多收入兩三千元。我現在飼養170多頭改良肉驢,一年能純掙30萬元。”像史鳳山這樣養殖肉驢超過100頭的養殖戶,在巴林左旗已經達到300多戶。
為解決肉驢“買難”“賣難”問題,巴林左旗還建設了隆昌鎮旺龍山莊肉驢交易市場,為全國各地提供優質種驢、肉驢。4月23日,家住隆昌鎮雙井村的郭振軍早早來到了交易市場。“自從旺龍山莊肉驢交易市場‘開市’,我就不用再牽著毛驢東奔西跑地去賣了。今天,我牽來10頭毛驢,肯定能賣出個好價錢”,說起這個話題,郭振軍滿臉都是笑容。
隆昌鎮旺龍山莊肉驢交易市場負責人苗穎超告訴記者:“我們這個市場除了吸納本地和周邊的客商外,還有來自山西、遼寧、河北、吉林、北京這些區外‘貨主’10余家,他們以當前市場上的最高價格,大量收購巴林左旗的肉驢,市場日交易量達到300多頭。今年,已經交易肉驢2萬多頭,預計全年肉驢交易量能達到10萬頭。”記者了解到,旺龍山莊肉驢交易市場已經累計帶動周邊500多戶肉驢養殖戶脫貧。
為推動肉驢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巴林左旗成功引進內蒙古天龍食品有限公司肉驢養殖加工項目,該公司不僅屠宰肉驢,還對驢肉進行深加工,開發的風干驢肉干、驢肉醬、驢肉水餃等產品遠銷廣東、遼寧、河北等五個省區。公司經理馬國義說:“2021年我們公司屠宰肉驢將達到3萬頭以上,加工冷鮮驢肉3000噸以上。下一步,我們還要延長產業鏈條,研發驢乳產品。我們還要發展飼草料種植加工,深度開發肉驢產品,如特色食品、特色餐飲等,努力推動全旗肉驢產業步入集飼養繁育、加工銷售、生態環保為一體的健康發展之路。”
巴林左旗以建設肉驢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抓手,在全旗所有蘇木鄉鎮、嘎查村推廣肉驢養殖,現已建成以富河鎮、隆昌鎮和林東鎮為中心的萬頭肉驢養殖區,努力打造“全國烏頭驢良種繁育基地”“東北地區肉驢集散地”。目前,全旗肉驢存欄量達到20萬頭,2025年底全旗肉驢存欄量將突破40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