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業分會在河北山東調研驢肉市場

一、考察河北漕河驢肉食品有限公司
2月8日,在公司總經理田振齊等陪同,一行人考察了漕河驢肉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和酒店,田振齊總經理介紹了公司目前經營情況、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驢產業未來發展的一些見解。通過挖掘傳統驢肉文化,樹立漕河驢肉品牌,引入現代經營理念,逐步擴大經營規模和范圍;漕河驢肉加工工藝獲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漕河全驢宴驢文化主題酒店獲得代表河北味道的百張名片獎牌。公司目前主要兩個板塊,第一是餐飲板塊,主體為漕河驢肉驢文化主題酒店,以經營漕河全驢宴為主,第二是熟食加工板塊,生產銷售驢肉熟食系列,主體為驢肉加工廠,還包括門店和電商。隨著疫情防控政策變化,公司經營得到全面恢復,公司利潤情況較好。
漕河驢肉一直堅持誠信、正宗、文化、品牌、安全、領航的經營理念,為消費者提供美好驢肉。優選原材料,嚴把進貨關,生產不同產品選用不同年齡的毛驢。公司注重產品開發,充分利用驢身體每一個部位,真正的成為“全驢宴”,包括驢蹄、驢膝骨都做成美食菜肴,驢蹄外殼做成文玩,驢鞭泡制金錢酒和驢骨壓碎后熬制的驢骨湯都很受顧客歡迎。據田總介紹,未來漕河驢肉將立足本地,面向全國有消費潛力的城市,根據當地人群年齡結構、經濟發展水平開發適合的產品。
為了更好弘揚驢肉美食文化,在徐水縣還成立了驢文化研究會,深入挖掘傳統文化。2014年舉辦了漕河杯全國名家繪畫藝術大展,徐水縣政府非常支持當地驢產業發展,在每年舉辦的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上加入了具有特色的徐水驢火文化節。
二、在河間市調研驢肉火燒市場
2月8日,中農院士專家智庫秘書長、河北省數字農業產業研究院副院長何忠偉,河間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馮勝利,河間驢肉火燒非遺傳承人、功夫驢品牌創始人張海濤等與考察小組在河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會議室召開座談會,馮勝利副局長介紹了河間市驢肉火燒產業發展現狀,目前河間市驢肉火燒每年產值80億元左右,從業人員約5萬人,加工消耗10萬頭驢左右,希望全國各地驢產業資源來河間投資興業對接合作,特別是希望驢產業人才更多來河間指導支持。功夫驢創始人張海濤分析了驢肉產業現狀。他提出,“驢業從業者已經意識到消費終端才是拉動驢業發展的巨大推手,應該把力量向終端傾斜,用科技手段提升驢肉的加工水平,通過實驗,用精準的科研數據解釋驢肉的一些傳奇功效是否有據可依,目前,功夫驢在全國已經有加盟店300家,為了擴大消費群體,設計出了菜品以驢肉為特色,兼有其它各種食材的大大眾化菜譜”。何忠偉秘書長提出了數字驢業:通過數字驢業的落地,驢業從繁育養殖到加工銷售數字化可控,輕松實現溯源,保證驢肉品質,行業全產業鏈數據更加精準,特別是與銀行金融等提供平臺數據,更快為驢產業決策和發展做好賦能。
河間驢肉火燒的發展現狀
2012年河間驢肉火燒制作技藝被收錄進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河間市出臺了《河間市驢肉火燒產業發展實施方案》,為驢肉火燒確定了“走龍頭化帶動的路子、走連鎖帶動輻射的路子、走品牌化建設的路子、走政府引導孵化產業鏈的路子”。同年,河間市驢肉火燒產業協會成立,2018年《河間驢肉火燒加工技術規范》頒布。河間深度挖掘河間驢肉火燒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弘揚河間傳統美食文化,強化河間美食文化品牌,同時結合河間市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蘊,不斷推動文化傳承與品牌創新相結合。
在不斷落實政策推進驢肉火燒發展過程中,圍繞“規范運行實現新常態、規模群體實現新擴張、產業鏈條實現新延伸、品牌形象實現新提升、產業效益實現新增長”的發展目標,河間市政府引導和鼓勵區域驢肉火燒從業者朝著將河間驢肉火燒打造成全國知名品牌,向“產業一體化、整體規模化、企業品牌化、運行規范化、效益最大化”發展方向邁進。通過幾年發展,驢肉火燒產業擁有自主商標20多個,河間驢肉火燒被評為“中國旅游金牌小吃”,河間被命名為“中國驢肉火燒之鄉”,驢肉火燒美食節被評為“2018中國最負盛名十大節慶”。小吃產業高速發展讓當地政府嘗到了甜頭。
座談結束后,專家一行到功夫驢體驗河間驢肉火燒的味道。
三、在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調研
2月9日在嵇傳良副總經理陪同下在東阿阿膠考察了阿膠世界、阿膠博物館、阿膠城、黑毛驢牧業、毛驢博物館、屠宰加工廠等,考察后在東阿阿膠會議室進行了座談。中國畜牧業協會驢業分會會長、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延濤參加了座談,并指出:前幾年驢產業出現了一些波動,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產業本身存在的諸多問題,又有一些人為因素,目前,產業鏈各端已經逐步恢復正常。首先在需求端,阿膠原有市場已經恢復,新的市場不斷開發,阿膠企業走出低谷恢復盈利,我國一年需要的驢皮約200萬張,國內只能供應一部分;驢肉市場紅紅火火,供不應求,驢肉價格長期處于高位,驢皮和驢肉價走高也格拉動毛驢價格;驢奶、驢油、驢骨、驢血、孕驢尿、孕驢血開發也不斷推進,驢奶和驢油作為制作化妝品原料已經進入食藥監局目錄;在供給端,驢業分會正聯合國家相關部門、院校、協會推進對進口驢皮、驢肉數量控制,另外,國外出現疫情對進口也造成了影響。在養殖環節,較前一段時間情況已經大有好轉,大多數繁育場和育肥場有盈利,但還存在一些卡脖子技術難題,有些養殖場飼養效率不高、疫病控制不到位。東阿阿膠作為龍頭企業,要加大科研創新方面研究和投入,為產業突圍不斷探索新路。王會長還對秘書處2023年具體工作做出幾點指示,第一,上半年召開一次行業發展研討會,探討未來行業發展方向;第二,科研要突出一線前沿,真正解決產業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在費用上也要有所傾斜;第三,加強對養殖優勢縣市的調研與合作;第四,2023年要把發展大會等會議辦好,真正成為行業從業者交流的平臺。第五,呼吁相關部門對行業重視,不斷為驢爭取應有待遇。胡元嶺、康鋒華、姜桂苗、李海靜、崔紅磊等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的有關領導和技術骨干參加了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