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養驢業發展概況
山西養驢業發展概況
中國是養驢大國,養驢業是中國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傳統文化內涵的地方特色產業。自2016年起,我國先后出臺了《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及《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十三五”規劃》,把驢定為中國特色家畜種質資源;2017年國家將驢納入標準化規模養殖序列;2018年國家農業農村部啟動了全國驢品種遺傳改良計劃。目前,阿膠、驢肉、驢奶等驢產品以其特有的保健功能和產品優勢,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高度認可,市場需求逐年提升,驢產業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密切關注和積極推進的精準扶貧特色產業。
PART 01.產業概述
1、國內外概況
驢為食草動物,屬于脊索動物門的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馬屬。馬和驢同屬不同種,有共同的起源及親緣關系。驢起源于非洲,非洲野驢為現代家驢的祖先。驢被馴化發生在5000年前。驢在全球均有分布,全世界約有驢4000萬頭,其中亞洲驢所占比例最大,約為全球驢總數的47%。
中國是世界上養驢歷史悠久、驢種資源和驢飼養量最多的國家。由于我國疆域遼闊,再加上各地的自然條件、生態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各異,經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形成了若干體尺外貌和生產性能不同的品種。
中國驢的品種約在30種以上,其中優良品種如關中驢、德州驢、佳米驢、泌陽驢、廣靈驢、河西驢等久負盛名。驢按體格大小可分大、中、小三型。
中國驢飼養量位居世界第一,約占全世界驢總數的15%,1990年曾達到1119.8萬頭的最高存欄量,隨后逐年減少,尤其近15年來驢存欄量以年均35萬頭的速度下降,2017年全國驢存欄量為447.5萬頭。全國驢存欄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區分別是遼寧、甘肅、內蒙古、新疆、河北、云南、吉林、河南、山西和陜西。其中,遼寧、甘肅、內蒙古、新疆和河北的毛驢存欄量接近全國的80%。
2、驢業發展走向
毛驢在中國農業生產中曾占據過重要的地位,驢所具有的許多優良生物學特性為我國歷代養驢業及小農經濟的持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驢對草料的較高利用率、抗病力強、適于農耕、運輸及驢肉味美、皮可入藥的優良特性和用途,為廣大農民所喜愛,被廣為繁育和利用。歷史上,中國的許多優質驢種曾先后出口到歐洲和東南亞諸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由于農業和交通機械化程度的提高,驢傳統的役用功能逐漸被替代,加之對毛驢肉、皮、奶等開發利用不足以及毛驢繁殖效率低、繁育速度慢等原因,導致驢的飼養量急劇下降。連續20多年來,毛驢存欄以每年2.7%的速度下降,從1990年的1119.8萬頭下滑到2017年的447.5萬頭。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健康飲食意識的提高以及科技進步,驢產業發展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毛驢的功能與作用逐步轉變,由役用依次向肉用、藥用、乳用、保健及生物制品開發等多用途轉變。同時,國家不斷加大對驢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力度。農業部在山西、山東、新疆等地分別建設了驢品種保護區和廣靈驢、沁陽驢、關中驢、德州驢等6個保種場,并將驢養殖業列為《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山東、山西、甘肅、遼寧、新疆、陜西等核心區域也先后出臺推動驢產業發展相關政策,開展養驢產業重點布局;以東阿阿膠等為代表的國內涉驢企業主動出擊,在行業組織、龍頭帶動、技術創新、養殖模式等方面開展了大膽探索與實踐,并卓有成效;全國45個貧困縣開展養驢產業聯動扶貧,使得10萬貧困戶受益。多地政府結合精準扶貧出臺政策扶持養驢,農業部2018年啟動了全國驢資源遺傳改良計劃,驢產業正在成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民生產業、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
值得廣大養殖戶注意的是:進軍驢業還需理性、投資還需謹慎。肉驢養殖最佳發展區域為飼草資源豐富、場圈建設成本低、且有養殖傳統的農牧交錯帶,養殖效益點上游可選在繁育體系建設上;下游重點應加強規模化飼養和驢產品多元化開發,向“規模”和“下游”要效益。
3、山西的地位
養驢業是山西傳統畜牧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呂梁、太行山區干燥涼爽,農副產品豐富,十分適合毛驢的習性和生長。發展驢產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得到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
山西優質驢種資源、養殖技術及數量在國內都名列前茅。在養殖高峰期,僅長治市的年存欄量就曾高達12萬頭。早在1958年,山西省政府就將廣靈縣確定為廣靈驢保種繁殖基地縣,1960年組建起廣靈優種驢場,1980年成功培育出被稱為“全國驢王”的一頭種驢。1982年,廣靈驢被列入《中國馬驢品種志》;2006年農業部第662號公告確定廣靈驢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2008年農業部第1058號公告確定山西省廣靈縣境內8個鄉鎮為第一批國家級廣靈驢保護區,廣靈驢優種驢場被列為國家級遺傳資源保種場。2016年,農業部《全國草食畜牧業發展規劃(2016~2020)》將山西省列為驢產業特色優勢發展區域。2017年,山西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創建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意見》,將廣靈驢列入畜牧特色產業重點布局品種之一。
來自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的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省毛驢的存欄量在15萬頭左右,年出欄量在8萬頭左右。2017年底,全省驢存欄23.12萬頭;2018年上半年,全省存欄50頭以上規模養驢場157個,規模養驢比例達12.4%。
PART 02.生產現狀
1、山西驢資源特色
山西省以其獨特的自然經濟和歷史條件造就了一批珍貴的地方驢品種資源,廣靈驢、晉南驢、臨縣驢就是其代表。尤其是廣靈驢、晉南驢兩個驢種聞名全國,占據了中國四個大型驢種(廣靈驢、德州驢、關中驢、晉南驢)的半壁江山,屬國寶級資源。多年來一直是全國各地用來改良中小型驢的優良種驢。
廣靈驢是我國惟一一個體大粗壯、且適于抗寒的優良驢種,主產于山西省東北部的廣靈、靈邱兩縣,分布于廣靈、靈邱及其周圍各縣的邊緣地帶。該地區歷來重視畜牧業發展,農民養驢農耕,是我國塞外商品驢的繁殖基地。當地盛產谷子、豆類,又種植紫花苜蓿,農民以谷草、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養,注意選種選配,結合役使和放牧,形成廣靈驢體型高大、體軀結實的品種特征。
晉南驢主產于山西省的運城、臨汾等地,當地農民以驢作為主要役畜,富有飼養經驗。喂養精心,又重視選種選配和幼駒培育,做到夏加苜蓿冬加麥麩,并將鮮苜蓿與麥秸碾青混合調制,促進了該品種的形成,形成了聞名全國的晉南驢。
臨縣驢產于呂梁山區西部,中心產區是臨縣西部沿黃河一帶。體型中等,健壯,結實,耐勞,適于丘陵山區的多種作業,尤善于坡地單驢耕作和崎嶇山路上的挽馱,是丘陵山區的優良驢種。
2、 產業分布
根據山西省農業廳編制的《山西省驢產業化建設工程規劃》(2017~2025)方案,我省驢產業將以構建現代驢產業體系為總綱,以全力實施母驢工程為切入點,開展肉驢良繁體系建設、養驢大縣培育、產業化經營、優質飼草料基地建立等產業發展規劃。“十三五”期間在我省最適宜驢養殖的呂梁、長治、大同、忻州4個市的20個貧困縣養殖肉驢10萬頭,推進區域內養驢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民散養戶在肉驢引進、養殖補助、培訓指導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和支持,把發展商品驢養殖作為培育區域特色產業、加快脫貧步伐、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抓手,將肉驢打造成繼豬、雞、牛、羊之后,我省的第五大養殖產業。
3、基地建設
隨著市場對驢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養驢業已經成為山西省特色扶貧產業八大農業項目之一。廣靈、繁峙、榆社等驢傳統養殖縣成為山西驢業基地建設的排頭兵。
廣靈縣1958年就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廣靈優種驢保種繁殖基地縣,1960年建成廣靈優種驢場,并列入了全省種畜禽的行列。1982年廣靈驢編入全國《馬驢品種志》,被稱為全國四大名驢之一。廣靈優種驢場屬全民事業單位,全場現有干部職工11人,中級以上技術人員3人。驢場占地16余畝,種植牧草飼料地100余畝,有場房圈舍3700平方米, 驢場不僅配有粉碎機、草粉機、顆粒機、揉草機等飼草料加工設備,而且還有采精室、化驗室、配種室及冷凍精液操作室等,既滿足了廣靈驢的正常飼養、繁殖、選種需要,也可為國家、省、市各級科研、推廣任務的實施提供基本保障。

廣靈驢場
繁峙縣是國務院扶貧辦命名的全國金驢產業扶貧十大示范縣。近年來,繁峙依托全國北方農牧交錯帶重點區域和山西省雁門關生態畜牧經濟區的發展優勢,立足境內草地、秸稈資源豐富,氣候溫潤涼爽,發展畜牧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強化政策保障,整合扶貧資金,建立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利益聯結固收的良性發展機制,毛驢產業快速發展,成為貧困戶增收、貧困縣摘帽的脫貧主導產業之一。2017年全縣肉驢養殖飼養量突破萬頭,達到10200頭。培育了年飼養肉驢3000頭的田源毛驢養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龍頭養殖企業,形成了柏家莊鄉萬民莊村“一村一品一主體”的肉驢養殖專業村,肉驢養殖涉及全縣2000余戶貧困農戶。

繁峙縣光裕堡鄉農民放養的肉驢
榆社縣歷史上一直就有養驢的傳統,榆社阿膠聞名省內外。阿膠的主要原料就是驢皮,阿膠產業的發展,一定會帶動驢產業的發展,省委省政府、晉中市委市政府對榆社縣的養殖產業和阿膠產業非常重視,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2017年榆社縣將驢產業發展納入“十三五”規劃,縣政府每年出重資給予新建驢舍和產駒補貼,目標是振興榆社阿膠、帶動脫貧攻堅,加快全縣養驢業的蓬勃發展。僅2017年就招商和鼓勵外地、本地能人養驢10多家,規模5000余頭。
4、主要品種
廣靈驢,產于山西東北部,以廣靈、靈邱兩縣為中心產區。體格高大,體質結實,結構勻稱,體型正方。鬐甲微隆、背腰平直、胸部開闊、四肢粗壯。毛色以黑畫眉為主,即全身被毛黑色,唯眼圈、嘴頭、腹部、襠口和兩耳內側的毛為粉白色,群眾叫“五白一黑”。還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眾叫做“青化眉”,這兩種毛色均屬上等。廣靈驢一般在生后的15個月左右達性成熟,母驢在2.5歲、公驢在3歲以后開始配種。發情周期平均在21天左右,發情持續期5~8天,發情季節多在2~9月,其中3~5月為發情旺季,也是最適宜的配種時期。母驢一般繁殖年限為15年左右,一生可產駒10頭以上。公驢可使用13~15年,且具有良好的種用價值,曾推廣到全國13個省(區)。

廣靈驢母驢

廣靈驢公驢
晉南驢,產于山西南部,以夏縣、聞喜兩縣為中心產區。包括平陸、芮城、永濟、臨猗等縣市及臨汾南部各縣市。體格高大,頭頸高昂,耳大而長,鬐甲稍低,背部平直,四肢端正。毛色以黑色并帶有“三白”(兩眼圈白、嘴頭白、肚皮白)為特征。晉南驢8~12個月有發情表現,初配年齡為2.5~3歲,發情周期平均為22天,發情持續期為4~8天,妊娠期為12個月,母驢以3~10歲生育能力最強。晉南驢產肉性能較好,幼駒生長發育較快,1歲以內發育更快,1歲時體高可達成年體高的90%左右。

晉南驢
臨縣驢,產于呂梁山區西部,中心產區是臨縣西部沿黃河一帶。是丘陵山區的優良驢種。體格健壯,體型中等,眼大有神,頭頸高昂,鬐甲微突,背部平直。毛色以黑色并帶有“三白”(兩眼圈白、嘴頭白、肚皮白)為特征。
PART 03.產業基礎
山西省肉驢養殖數量居于全國前列,2016年全省出欄驢 8萬頭左右,肉驢存欄量在15萬頭左右。養驢業在山西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驢業發展區域逐步擴大,形成了從東至西,從南至北全省范圍內的發展趨勢。據統計,目前大同飼養驢的總數占全省的12%。除大同、呂梁、忻州、長治四個重點市外,其它市的肉驢養殖發展也較強勁。如晉中市規模化驢養殖企業有24家,其中存欄100頭以上養殖企業14家。二是飼養類型呈現多種形式,主要有小農戶養殖、基礎母驢養殖大戶、專業育肥場(戶)、專業合作社養殖、規模化飼養場等飼養類型。
PART 04.存在問題
目前山西省驢產業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與其他畜種相比,飼養方式落后,產業鏈結合不緊密,市場開發力度不足,導致其存在以下多種問題。
1、引種繁育
在肉驢引種繁育方面存在盲目引種、運輸應激、引發疫病現象。引進的驢駒大部分來自于內蒙、遼寧、山東等地,驢種質量參差不齊,驢種血緣不清、運輸應激問題尤為突出。由于路途較遠,驢駒經過十幾小時的長途運輸,水、料供應缺乏,擁擠、恐懼等引起的應激加重了驢駒的不適,導致死淘率增加3%~5%,有的甚至接近10%,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2、飼養管理
驢作為小品種家畜,過去純役用的毛驢向商品肉驢轉化,飼養方向和用途與過去截然不同。多數養殖戶飼養管理經驗不足,缺乏專業化、規模化養驢知識,喂養仍然停留在以前一家一戶的傳統經驗上。飼養方式粗放,科技水平低。例如沒有將不同年齡和體重的驢駒及時分群管理;喂養時不精心、觀察不仔細,對病弱驢處理不及時,導致病情加重,治療難度和費用增大;有的甚至不考慮反芻動物與單胃動物的區別,飼喂毛驢時,大量使用青貯飼料,導致驢拉稀、消瘦,引發疾病。
3、疾病防控
一些養殖戶錯誤地認為驢耐粗飼、抗病力強、不得病,疫病防控意識薄弱,又不注意驅蟲,導致體內外常感染寄生蟲,使得驢皮毛不順、疥螨叢生,嚴重影響健康和育肥。隨著規模化養驢的發展,原先一些呈散發狀態的動物傳染病有可能造成流行或發生毒力變異,或者發生繼發感染、混合感染,也可能引入外來病,需要密切監測。規模化養驢場所處的農牧區或農區往往也是其他畜禽養殖的密集區,多種動物共患的傳染病也會在這些場之間相互傳入和傳播,使疫情更加復雜。另外,還有一些具有公共衛生意義的繼發感染或機會感染也會在規模化驢場發生,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4、產品開發
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缺少帶動一方的經濟龍頭企業。肉驢大部分是以活驢方式銷售,沒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品牌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抗風險能力差,一旦活驢市場價格波動(特別是價格持續低迷時),肉驢養殖業就會受到巨大沖擊,導致養殖戶損失嚴重。
5、經濟效益
從肉驢存欄100頭以上的養殖場反饋信息看,80%的肉驢養殖場不賺錢,有的甚至賠錢。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由于倉促購買基礎母驢,把一些有繁殖疾病和老齡驢購入,導致受胎率僅能達到50%左右,空懷母驢白養一年,增加了飼養成本;二是有的驢場當時購買的大部分為育成母驢,經過一年多的飼養,才進入配種期,母驢在受孕后需要一年的時間才能產駒,從幼驢出生開始,至少兩年時間才能出欄,這大大提高了肉驢的飼養成本。三是舍飼成本高,基礎設施投資過大。據調查全舍飼一頭基礎母驢,僅飼草一項一年需1800元左右,因此,飼料成本亦成為左右肉驢養殖的關鍵性問題。有的圈舍建的標準較高,基礎設施投資大,所購驢的價格也較高,因此造成經濟效益低。
PART 05.發展優勢
1、有傳統
山西省是全國較適宜養殖肉驢的區域,既有優良的品種資源(如廣靈驢),廣大農牧民又有飼養驢的傳統和經驗,并有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都為山西養驢業的發展創造了優越條件。尤其是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扶貧開發的今天,驢產業已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民生產業、特色產業、新興產業。
2、易飼養
肉驢性情溫順,喜歡群居;食量小、飼料利用率高;能耐粗放的飼養管理條件,既可利用果園、山坡地放養或圈養又可用普通飼料加青草喂養,養殖成本低,適宜工廠化飼養,若需加快其生長速度,可飼喂配合飼料或全價顆粒飼料。
3、風險小
肉驢具有抗病力強、成活率高、自然生態適應性廣等特性,肉驢的常見疾病相對于騾、馬、牛、羊較少,特別是胃腸道疾病比馬少。一般只要做好免疫,保持驢欄內清潔干燥,采取適度光照與通風,適當控制飼養密度,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肉驢極少生病。
4、需求大
驢肉是“三高三低”食品:高蛋白、高必須氨基酸、高不飽和脂肪酸、低脂肪、低膽固醇、低熱量,能達到減肥和強身健體的功效,是理想的肉類食品;驢皮是我國中醫藥寶典阿膠的必須原材料,具有美容和補氣血的作用;驢奶具有清肺功能,成份最接近人乳,可輔助治療多種疾病;驢湯具有降血脂、軟化血管的功能;驢肝、驢鞭、驢肺等也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隨著人們對驢產品功用的重新認識與自我保健意識的增強,未來對驢產品的需求能力和消費水平將越來越強勁。
PART 06.特色優勢縣及龍頭企業
1、特色優勢縣
廣靈縣,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16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區名單,即國家級廣靈驢保護區,范圍涉及8個鄉鎮。廣靈縣優種驢場被列入第一批97個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種場名單,成為國家級廣靈驢保種場。2013年,廣靈驢被確定為全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隰縣是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山西省35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土地廣闊,種植規模大,有大量的秸稈等農副產品可作為養驢飼料。近年來,隰縣在山西農科院畜牧所三區人才項目“現代肉驢養殖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的支持與指導下,肉驢養殖逐漸發展壯大,目前已有規模化驢場7家,存欄肉驢820只。
2、龍頭企業
繁峙田源毛驢養殖公司,成立于2016年09月,位于繁峙縣集義莊鄉大宋峪村,主要經營肉驢繁育,驢皮、驢肉加工銷售,飼草種植,排泄物循環利用等,擁有集科學養殖、良種繁育、精深加工、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標準養殖園區,公司現存欄能繁母驢1265頭,種公驢72頭。已建成可養殖3000頭毛驢標準化圈舍以及科研綜合樓、人工采精室、分析化驗室等配套設施。2017年,該公司通過“5+”模式帶動全縣398戶貧困戶、1066貧困人口發展肉驢養殖脫貧。
山西晉膠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始建于2013年4月,是一家集養殖基地、科研開發、生產制作、市場銷售為一體的大型阿膠類食品有限公司,山西省阿膠生產企業的佼佼者,全省重點扶持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位于榆社縣云竹鎮東莊食品工業園區,依靠太行山脈和榆社紫金山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建立天然養殖基地,為產品提供充足優質的阿膠原料,通過整皮、化皮、熬制、蒸煮、晾曬、切片等50多道全為純手工操作的傳統制作工藝完成純天然阿膠制作;為擴展公司產品機構化、開發產品多元化,公司建立多條標準化生產線,目前公司旗下有“固媛”阿膠糕、“我很傲嬌”阿膠糕系列、膠原蛋白飲系列、晉膠阿膠棗、阿膠山楂系列等休閑阿膠食品,公司產品已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的SC認證、進出口檢疫局出口衛生備案、國際質量管理體系ISO 9001認證、國際食品安全管理體系HACCP認證。公司以扶貧的模式大力發展養驢產業,目前已經在榆社縣發展養驢合作社10個,養驢1000余頭。
山西天一生態農牧產業有限公司,由山西厚德(控股)集團投資建設的10萬頭肉驢產業開發項目,種驢養殖示范園已基本建設完成并投產。肉驢存欄800余頭,主要有德州驢、三粉驢、烏頭驢和廣靈驢等品種。(本文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