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不甘心,成就一份事業
——記山東武城林海鴿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成海
徐海彬
趙成海,原本山東某紡織廠工人,和平常上班族一樣過著上班下班的乏味生活。但是由于一份不甘心,趙經理不甘心拿那點可憐的工資,不甘心過著平庸的生活。于是他想自己去創業,去打拼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鑒于過去家里小規模的養過雞,他對養殖業中兔、鷓鴣、山雞等品種做了一下全面的市場考察。最終,他相中了肉鴿養殖,原因是肉鴿養殖風險小,市場廣,疾病少。
趙成海經理是行動力極強的一個人,說干就干,在得到家人的支持下在2000年一下購進500對進行喂養,風風火火的做起來了。
在邁向成功的道路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布滿荊棘,幾多曲折的。在肉鴿養殖過程中并沒有趙經理想象中的那么簡單。由于在技術和疾病防治方面的欠缺,前期在摸索的養殖道路上栽了跟頭,損失了三萬多元。但是,趙經理是一個目標感極強的人, 自己認準的事霄打不動。出了弦的箭,沒有回頭路。于是他私處去拜師請教,曾去過山東省畜牧局、家禽研究所,以及和當地獸醫進行請教。再加上相關書籍的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在趙經理細心鉆研、謙虛求教下,終于突破了養殖技術難關,趙經理的肉鴿養殖場又振作起來了。
上天很會作弄人,是否在取到真經前,必須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步入正軌的養殖場又迎來了更大的挑戰。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擾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也打擊了我國許多行業,養殖業也不例外,出現了畜禽產品、水產品流通受阻,區域性的供求失衡,價格反常低迷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趙經理的養殖場又陷人了泥潭,是繼續養還是賠錢處理呢?趙經理經過深人的思考后毅然決然的決定繼續干下去。因為他相信,任何一種疾病都會過去,任何困難都要面對。他認為“非典”給養殖戶以沉重的打擊,在許多相關企業退出市場瘟疫過后勢必也會給養殖業帶來很多商機。伴著這種信念趙經理挺過了這場危機。
隨著“非典”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各地人流、物流逐漸恢復正常,餐飲業和旅游業開始走出陰影一度遭受嚴重打擊的養殖業也開始回暖:高檔水產品重新受寵,雞鴨鵝價格走出低谷,因外銷受阻而價格低迷的一些產品價格也見回升。“非典”過后在清洗創傷、恢復生產的同時,如何主動出擊、搶占商機,化危機為機遇,趙經理想了很多。也切實的行動起來,在當地已經初成一定的規模。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未來的市場就有多大。趙經理在兒幾年的經營過程中,也發現了好多問題,比如自己的精力和財力畢竟有限,客戶訂單大了,自己的量跟不上,或者丟掉這個機會,或者在價格方面很被動。現在好像自己到了一個瓶頸期,怎樣度過這個關口呢?
“走出去,交高人,見世面”。一個人,一個企業,只有放眼在外,才能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一點趙經理也認識到了,就這樣和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特種養殖》結緣,在2008年趙經理參加了由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主辦的第四屆全國鴿業交易研討會,在會上和全國各地行業精英交流探討,請教專家。他向成功企業借鑒經驗,在技術方面請教專家。這樣,通過交流在經營管理、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思路上拓寬了,眼界開闊了。
在會上,趙經理認識到要想在市場中占主動地位必須形成規模優勢。會后一方面,發展市場產品一方面發展農戶,走“企業+農戶。模式。這樣,既帶動了當地老百姓走上富裕道路,又在市場中占據了主動。隨后成立山東武城林海肉鴿專業合作社。
通過和趙經理交流了解到,趙經理在參加三屆由中國特種養殖信息網和《特種養殖》主辦的行業會議后,確實認識了很到專家和行業成功人士,在經營思路和理念上有了很高的提升。趙經理談到下一步還要擴大規模,吸引客商做產品深加工,拓寬銷售渠道,利用網站和雜志等相關媒體做好宣傳工作,全面提升產品的品牌,引領行業向健康方向發展。
在這里,我們希望,養殖行業里,多涌現出更多的行業領軍人物,為行業發展和當地農民致富謀出路,尋發展,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