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困遠離穆家莊
——記平山縣中山貂狐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穆振國
本刊 栗瑞霞
他,十幾年前從一家外貿公司下崗,回到村里決定自主創業。
他,從一開始單品種30只貉子到現在成為全縣養殖產業龍頭,成了附近有名的“養殖大王”。
他,為帶動鄉親們致富無償傳授經驗技術,為貧困養殖戶提供資金幫助,賒賬達50余萬元,卻從不催款。
他,就是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副會長、養殖委員會副主席,平山縣三汲鄉穆家莊村支部書記,平山縣中山貂狐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穆振國。
在貧困中找出路
平山縣地處河北省西部,太行山東麓,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三汲鄉穆家莊村,因無什么支柱產業,耕地面積小等局限,屬省級貧困村。雖然在穆振國的帶領下,讓村里的老百姓嘗到一點“甜頭”,但因始終為家庭養殖,無法形成規模化,農民收入一直上不去。
憑著一股子不服輸的“犟勁”,穆振國于2007年注冊登記了平山縣首家養殖類專業合作社——平山縣中山貂狐產銷專業合作社。該社本著“聯合發展,做大產業”的目標,堅持入社自由、退社自愿、社員享受平等權利、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原則,實行社內統一的飼料采供,統一的技術服務,統一的皮張銷售,統一的防病滅病 “四個統一”,并不斷完善和提高整體設施和發展規模,為社員提供全方位服務。
為了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水平,穆振國每年定期聘請相關專家定期對社員進行培訓講座、交流技術,他還訂閱相關書籍雜志,并配發宣傳資料,提高了社員的管理和養殖水平,10年內共培訓20余次,書籍資料已投資25萬元,使社員能夠了解市場行情,遵循市場規律從而規避風險,真正從“根”上把 “疾病”驅除。
為了能和養殖業同行有更多的交流與合作,2014年,穆振國代表合作社加入了河北省毛皮產業協會養殖委員會,當選為副主席。2015年,他又代表養殖業當選為省協會副會長,和行業內人士有了更多的合作。
在實踐中找方法
在穆振國的帶領下,當地狐貉貂的飼養量不斷增多,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飼養的盲目性,出現品種單一和退化等一系列問題。在繼續招收接納新會員的基礎上,為增加社員收益,解決當前本地養殖品種存在老化、所產皮張小、皮質差的缺點,穆振國與社員們經周密調研決定對本地貂狐進行良種引進及繁育推廣項目。
經過品種改良后,當地毛皮動物抗病繁育能力顯著,單只皮張增效明顯,而且該合作社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了良種引進和推廣所需的場地和技術要求條件。通過建設良種引進及推廣基地,引進優良種獸,采取原種自繁和雜交改良本地品種良種方式,對養殖戶現有品種進行改良換代,引進原種按照每年30%的更新率替換,項目實施周期為五年。
此項目實施后,單張皮毛比改良前增收150元以上,以每戶社員最低出欄量200張計算,戶增收3萬元以上;同時通過新式籠舍的使用,增加了有限場地的利用率;由于實現了機械化,使養殖標準化,降低了養殖成本。穆振國引導幫助社員由粗放式養殖向密集型養殖的過渡,生產廢水廢料糞便等均為農作物很好的有機肥料,可就地轉化利用,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了節約能源和環境保護。
在前進中找發展
“雖然近兩年的行情不好,但是咱們搞養殖的還得走良種良法的路子。還要繼續上網查資料,到養殖好的地區虛心求教專家,改良品種,擴大銷路,只要皮張好,咱們就一定能賣出好價錢。我相信毛皮動物的養殖道路會呈現出‘柳暗花明’的繁榮景象”。穆振國信心滿滿。
合作社一直以來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以保護社員利益為宗旨,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積極為社員提供各種服務,帶動了周邊縣市的發展,為該縣貂狐特種養殖業形成產值逾億元的縣域特色產業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今,鄰村、鄰縣的養殖戶也慕名而來,參加穆振國的產銷專業合作社?,F該社入社養殖戶達1600家,水貂養殖量60萬只,狐貍養殖量30萬只,貉子養殖量10萬只。與穆振國剛剛接手時面臨危機的養殖場數量相差萬倍之多。
從國家重點的扶貧縣中的貧困村發展為平山縣的支柱產業,穆振國不僅帶富了穆家莊村的老百姓,也帶給了毛皮產業發展的希望。